南方“药王”北上安家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6 08:49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邢台市信都区西枣园村的板栗树下有了助农增收的新产业

南方“药王”北上安家

10月14日,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西枣园村的小东坪山场上,村民关西梅正在给金线莲除草。本报记者 李 巍摄

□本报记者 李 巍

秋日的邢台市信都区西部山区,仿佛打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浆水镇西枣园村的山场上,板栗刚刚采收完毕,板栗树的叶子依然执拗地挂在树上。树下,另一种特殊的作物,正在静待收获。

10月14日,记者走进西枣园村。沿着村西蜿蜒的小路上山,带刺的栗蓬散落四处,在脚下不时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大约10分钟后,记者到达小东坪山场,眼前板栗树的树荫下,整齐排列着一垄垄覆盖着黑色网罩的苗床。

“这可是我们种的宝贝。”村民关西梅掀开网罩,一株株顶着紫红色叶片的小苗在晨露中舒展身姿,叶脉上金丝般的纹路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这正是素有“药王”之称的南方珍稀药材金线莲。

“当初说要在这里种金线莲,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邢台古寨英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常革站在板栗林中,回忆起十几年前的那个春天。彼时,他还在为外贸生意的困顿而发愁。“利润越来越薄,我们不得不寻找新出路。”关常革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关常革结识了一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专家说,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听到这里,关常革立即想到了老家西枣园村的那片熟悉的板栗树林。

板栗树下能种什么?从2010年起,关常革多次前往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参加农林项目观摩会,寻找可以在邢台山区林下种植、效益较高的好品种。在与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原党总支书记林一心的交流中,他了解到,福建当地生长的中草药金线莲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顿时有了引种的念头。

可是,金线莲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省区,生长在海拔50至1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或沟谷阴湿处。对生长环境要求如此苛刻的金线莲,能在邢台成活吗?关常革心里没底。

在关常革的邀请下,2011年春,林一心带着金线莲种植专家来到邢台,踏进西枣园村这片山林。林一心蹲在板栗树下捻起一把泥土,仔细察看土壤的成色,又仰头看了看遮天蔽日的树冠,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儿的湿度、光照,倒真有几分南方的意思。”

首季试种在忐忑中开始。关常革在村集体山场上辟出几亩地,在专家指导下,把金线莲的幼苗小心翼翼地种下。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往山上跑,生怕出什么差错。

第一批金线莲的成活率竟然高达70%,这个结果让专家们都感到意外。林一心说:“在北方地区首次试种,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简直是个奇迹。”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关常革把收获的金线莲送进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多糖、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不仅远超金线莲通用标准,甚至超过了部分野生品种。“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找对了路子。”关常革说。

成功的背后,蕴藏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西枣园村独特的沟谷小气候,为金线莲营造了优越的生长环境。“我们这里早晚湿度大,正午又有板栗树宽大的树冠遮挡强烈日照,遮阴率能达到60%至70%,正好符合金线莲的生长需求。”负责管理金线莲种植基地的村民关明海说。

尤其难得的是,山场上还有一处流淌了几百年的泉眼。关明海说,他们铺设了管道系统,最远能灌溉到距离泉眼1000多米之外的地块。

不过,创业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最早没经验,刚种下的苗儿被鸟儿啄得七零八落。”关常革指着地上的黑色网罩苦笑,“用网罩就是为了防鸟。这些‘不速之客’可聪明了,专挑最嫩的苗儿吃。”

还有一次险情,让关常革记忆犹新。2013年,金线莲种苗在完成组培后,进入炼苗环节。由于工人操作不当,清洗苗根上的基质时,很多苗受到损伤,种到地里大部分没有成活。“那个春天,我们守着枯黄的幼苗,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关常革回忆道。

痛定思痛,他们开始为种植基地里的金线莲建立“成长档案”,将种植流程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标准步骤。从基质配比到灌溉时间,从温湿度控制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精确落实到具体数据上。

2015年,公司与福建省农科院联合制定的“金线莲在北方地区种植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项从失败中激发出的技术创新,为公司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今,邢台古寨英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西枣园村的金线莲种植基地,已经扩大到100多亩。“南药北移”,给当地农户带来新的增收渠道。

在山场,正在板栗树下给金线莲除草的关西梅告诉记者:“以前收完板栗就闲着,现在一年到头有活干,一天能挣100多元。”

关西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把5亩林地流转给公司,每年有500元的流转费。平时在林地里打工,一年还能再挣1万多元。最重要的是,板栗树还是我自己的,板栗产量不但没减少,反而因管理更精细产量提高了。”

每年,金线莲的采收季不到,订单就排满了。去年,这100亩林下种植基地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关常革说,他们正探索金线莲的深加工,计划开发金线莲茶、金线莲口服液等产品,提升其附加值。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