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90多年中学地下埋着越国王都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4 20:04
社保公积金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0月20日,绍兴稽中遗址与塔山和畅坊遗址考古发现专家论证会在绍兴举行,会上公布了相关考古工作的新进展。

其中,绍兴稽中遗址首次确认存在战国时期越国大型建筑基址,相关遗存距今约2500年,实证文献记载的越王勾践建都历史。今年以来,新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露大型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各时期水井、马坑、灰坑(窖穴)等遗迹70余处,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建筑构件等遗物500余件。绍兴塔山和畅坊考古遗址发现越国高等级祭祀遗迹,首次为越国都城祭祀体系、礼制演变提供了考古学实证,为越国都城格局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专家建议,绍兴稽中遗址与塔山和畅坊遗址可共同纳入绍兴越国王都大遗址保护圈,并积极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边保护边展示,形成绍兴新的历史地标。

越国王都首次现世

时间回到2023年。

这一年的6月,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资质证书”。8月,浙江省印发实施《浙江省土地储备考古前置管理规定》,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实施土地储备考古前置改革工作,实现省域范围内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全覆盖。换句话说,很多建设项目开工前,需要先进行考古勘探。

同样是在这一年,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稽山中学计划改扩建,打算在操场地块新建地下停车场、学生宿舍和食堂。历史上的稽山中学颇有名声,宋代曾是官办最高级别学校绍兴府学宫所在地,在清代大修后享有“浙东诸庠第一”的美称。1932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等人在府学宫旧址上创办“私立绍兴中学”,次年改名为稽山中学。近年来,作为浙江省重点中学,稽山中学面临地方小、学生多等痛点,发展一度受限。

当时,为了配合稽山中学改扩建项目,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越城区文物保护所联合组队开展挖掘。没想到,这一挖就挖出来不少惊喜。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记得,“稽山中学打钻,挖出来很多大木头”。主持参与过近百项考古项目的李龙彬预感到,“这些可能不一般”。果然,在前往施工现场察看后,确认还有战国黑陶豆、印纹硬陶、原始瓷杯等遗物,初步推断,地下可能存在越国木构建筑遗存。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更多重要遗迹和遗物出现。尤其是发现了多组大型地栿,每组下面都纵横垒了四五层圆木。在绍兴古城内,发现如此大型越国建筑尚属首次。无论建筑规格等级,还是空间布局,都是以往在绍兴古城外发现的越国遗址所无法相比的。碳十四测年显示,相关遗址距今约2500年。这与文献中记载越王勾践公元前490年建都的历史时间正好契合,推测与王都建设有关。

城市考古可复制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绍兴稽中遗址与塔山和畅坊遗址相距甚近。“城市考古其实就是两句话——纵向找沿革,平面看布局。”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郑嘉励总结说。在他看来,绍兴这两处遗址的考古价值远超单点发现。若将两处遗址连起来看,透过遗址的叠压地层,可以直观看到一座城市的成长逻辑,证明了绍兴古城“六千年城址未移”的独特城市基因,堪称绍兴城市演进的立体史书。

某种程度上,这也得益于多年来考古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对文物保护、文物价值的认知提升。在此之前,有专家曾开玩笑称:“除非能挖到越王勾践墓,否则绍兴很难有重要文物。”

绍兴与苏州同属吴越文化核心区域,两地文化谱系紧密相连。绍兴此次发现越国王都遗址,或让“吴越考古带”的概念更具实证基础。事实上,绍兴的稽中遗址与苏州的吴国遗址互为镜像,共同勾勒出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区域政治与文化的双核心格局。苏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建议,未来可推动两地联合考古项目或联展,例如设立相关合作机制等,在文化保护、研究展示、公众教育等多个方面形成协同。

未来,绍兴还有更大的“野心”,比如古城申遗。在郑嘉励看来,这两个遗址的保护和发掘,未来或许会成为决定绍兴申遗成败的关键因素。不过,与会专家提到,目前绍兴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仍有需要提升和弥补的短板,建议对两处遗址继续开展多学科、多机构交叉研究,继续廓清遗址内部各遗存的关系和整体布局。同时,有关专家提醒,绍兴在展示规划、公众参与、遗址保护等方面仍需发力完善,特别是要防止“考古景观化”等短期行为。

原标题:《绍兴90多年中学地下埋着越国王都》

栏目主编:陈抒怡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朱凌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