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解锁“一桶金” 良种+良法模式绘制水稻收获好“丰”景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3 04:41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这五年,“建设农业强国”始终是发展蓝图的核心,三农领域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粮食产量连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2024年更首破1.4万亿斤;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提前一年达成“十四五”目标;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464万公里,串起乡村致富路。

眼下金秋十月,正是秋粮收获的关键时节。田野里的新科技、乡村里的新面貌,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田野,看三农发展如何绘就幸福新图景。首先,我们把镜头对准辽宁的丰收现场。盘锦市作为辽宁省水稻的主产区之一,已经迎来水稻收获的高峰期。

记者来到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的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区,在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有6台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稻田里穿梭,进行水稻收割。这6台机器每天可以完成200亩水稻的收割和脱粒任务,效率非常高。在地块不远处,还停着运粮车,收割完的水稻马上就会通过运粮车运送到加工厂区,进行晾晒及存储。根据盘锦市目前秋收情况来看,今年全市水稻总产量预计比去年将提升5万吨以上。那么在增产的同时,如何让农户实现增收?这其中有两把“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就是好的粮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整个种植区选用的都是当地与省内科研院所研发的新品种。您看,就在记者身边这些即将收割的水稻,虽然已经颗粒成熟饱满,低下了头,但茎秆依旧能笔直地站在土壤当中,足以证明它长得很结实、很健康。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它的市场价值,这些新品种在食味值上也做了全新的探索。与传统水稻品种相比,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它们的市场价格将会高出一倍左右,农户每亩地能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

第二把“金钥匙”藏在水稻的下面,这就是当地因地制宜探索出来的“稻蟹共养”立体种养模式。水稻为河蟹提供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河蟹排泄物可以净化水质,螃蟹在爬行生长的过程中还能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提高了水稻品质,实现了“一地两用、一季双收”。近年来,这片水稻种植区又升级为混养模式,就是扣蟹和成蟹一起养。

盆里纽扣大小的螃蟹是经过了一年的养殖,农户们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把它作为蟹苗去售卖。这个盆里就是在市场上买到的养殖了两年的成蟹,重量基本都在一两二左右。这种混养模式意味着农户们在销售环节多了一份选择,这种混养模式让每亩地还能再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

收割后的地块已经被打碎的黄绿相间的秸秆所覆盖,它们就如同一层毛毯铺在大地上,通过秸秆还田的方式,继续实现培肥地力,滋养着土地,孕育明年春播的希望。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