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年限跟你差不多的下属,工作上却不主动配合:管人在于管心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2 22:50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来源|职路施语

我和阿刘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也恰好共同入职一家大型国企,且我们俩均被分在了同一个文化宣传部门。我负责文化宣传方面的文字工作,而阿刘则负责图片及音视频处理等工作。

当时,我和阿刘年轻气盛,表面上关系走得很近,实则,私下里都在暗自较劲。看一看,谁能比对方提前升职加薪。

因而,工作上,我跟阿刘都是抛却私人感情,比着干。今天,我出一篇文字稿件,明天阿刘则完成一则视频剪辑或者海报制作等等。

就这样,年复一年,我和阿刘始终都在较着一股劲儿而努力工作着,但职务上依然都是科员。

转眼间,3年过去了。或许是新上任的领导,更器重、更喜欢像我这样文字功底稍好一点儿的员工吧,转过年,我被提拔为宣传科长,成为阿刘的领导。

得知这一消息,阿刘尽管表面上看似也很高兴,但能够明显感觉出,他还是很失落的,直接体现就是在对我工作的支持上,没能像以前那么积极了,慢慢地被消极应付所取代了。

由于,自己刚上任,急于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下属的工作进展情况,便在一次开会时,提出所有人每天下班前,要向自己汇报一下当天的工作进展情况。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变相地逼一下阿刘工作上也要出活。

结果,其他下属做得很好,但唯独阿刘对我的做法不太感冒,不但不汇报而且,回到宿舍一待,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影。更让我有些看不过去的是,阿刘每到周五下午,一准离开,连句招呼也不打,便回家过周末去了。

一次如此、两次如此,等到第三次时,我终于忍不住了,私下里,把他叫到一旁,冲他发了一次火:“你什么意思?拿豆包不当干粮吗?有意见直说啊。”

“你能不能不要每天听汇报,下属每天都干啥了,你自己不清楚吗,摆什么谱?”阿刘看我这样,也没有好气地怼了我一下。

“那你每周末都回家,招呼也不打,什么意思?正常休周末也得吱一声,万一需要加班呢?”我再一次将自己的不解与不满表达了出来。

“我妈身体不好,你知道吗?只有周末能照顾她,你知道吗?”阿刘照样说得理直气壮。这一回,我瞬间觉得理屈,便没再说话。

讲真,那一次激烈的交锋过后,自己从中确实反思了很多问题。也自从那次与阿刘争吵过后,我主动转变了自己的工作作风,努力走到下属中间,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他们的真实想法,取消了每天工作汇报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只对重要工作做到及时关注即可。

对于每周周末休息,自己更是想到下属的前面,努力做好每天、每周的工作安排,力争不让全科出现窝工、内耗的情况,使得每位下属都有工作可干,不累着但也不能闲着,如此,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周末加班的次数,很受员工认可。

看到我在工作方法与作风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阿刘也逐渐改变了对我的态度,特别是有一次迎检任务,全科都忙得焦头烂额、脚打后脑勺,阿刘见状也是主动放弃了休假,跟我一起将迎检任务顺利完成,得到上级表扬,才离开。

后来,我和阿刘无论私人关系,还是日常工作都能得到妥善处理,1年后,阿刘被提拔为副科长,而我也走上了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成了一名小领导。

写在最后

回想这一段让自己记忆犹新经历,个人感悟还是颇多的:

一是适时放下架子,倾听呼声 。当领导很忌讳的就是,感觉个人升官了,需要有些官威了,结果,作风漂浮,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主意多”的现象。避免这种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在架子,扑下身子,到工作一线去摸实情,得真知。

由此,领导可以通过工作当中的重难点攻关,单位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等等,缩短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感,同时增加自己与员工的熟悉感,倾听他们的真实声音,从中得到真实想法,进而修正个人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乃至改进自身的工作作风。

下属与上级,其实也是一组可以相互成就,互惠互利的共同体,作为领导随时能把脉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变化,才能坐稳位置,成就事业。

二是对待员工,不能单纯地一视同仁 。相信一句话,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私企如此,国企亦然。

那些资历老,能力强,能为单位增光添彩,能使上级领导的工作更加出色的老员工,与年纪轻、经验少,经常给单位抹黑加醋,让领导心里添堵的新员工,在领导心中的位置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此,体现在对他们的态度与待遇方面,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区别,这也是人之常情。

像对待与个人年限差不多,资历相仿的老员工,做为领导可以“以放为主,以收为辅”,他们在管理上出现的一些特殊待遇,只要不触及底线与原则,做为领导不必揪着不放,而是靠“真诚”赢得支持,让下属感觉到不支持领导或者与领导做对,自己都不好意思。

纵使要管,当领导的,也要提前做出榜样,当好样板,才方便开口提要求、立规矩。

三是为员工长远发展,才是真正地为员工着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职场当中,彼此之间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中的一方自身利益受损,而作为领导无论是对老员工还是新员工,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主要还是在于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各自利益。

换句话说,要很负责地为下属“画饼”,并能保证这张饼最终能够吃到他们嘴里面。具体而言,从小的方面讲,就是对他们的当下利益,如休假、周末,加班等等。

从大的方面,围绕他们的目标需求,包括个人发展、提职加薪等等,尽量考虑到,并能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

当下属意识到,领导的所作所为,也能设身处地的为自己着想,与他处在一个战壕里,那么,纵使你在某些地方,做得过格一些,也会得到他的理解,甚至他也会奋战在一线任劳任怨的。

四是管理就是要做到宽严并济,恩威并施 。作为领导也会时常碰到两难的情况,管理得过宽,特别是在一些新员工面前,则会让他们认为你管理没力度,个人没什么威信可言。

而管理过严,尤其是一些跟自身年限相差不多的员工,则会让很多员工难以承受内在的压力,感觉领导很能“装”,很容易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从而适得其反。

而正确的做法,就是采取一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策略。管理初始就要严字当头,将需要坚持与落实的规章制度,以从没有例外的态度,让所有员工都明白规章制度不可能被逾越和打破,这是底线也是红线,纵使老员工也没有这样的特权。

身为管理者,需要包容,也需要坚守原则。倘若不合理的地方,领导均加以改正,但下属依然一再触犯,甚至得寸进尺,那么做为领导,该放下拉下脸子就要拉下脸子,不能因为一个人毁了一个团队,必须公事公办,替换掉他的核心工作或者将他开除出团队。

正如曾仕强老师所讲,管理关键就在于修己安人,先将自己修炼好,再将下属安顿好,才能达成管理的最大效益。既能保住“面子”问题,又能不伤“和气”,既让员工觉得你有威信,又能让员工心服口服。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