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以科技为笔绘就丰收画卷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2 21:20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佳木斯以科技为笔绘就丰收画卷

金豆满仓。

水稻收割。

大豆收割机作业。

□文/吴双 本报记者 刘大泳 摄/陈刚

金秋时节,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大地一派繁忙景象。

在广袤田野间,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北斗导航系统精准指引;在高标准农田里,良种与良法配套催生高产潜力;在粮食收储点,智能化烘干设备高效运转……作为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佳木斯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驱动,围绕大型农机集约作业、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粮食收储加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种业创新成果应用等关键领域,勾勒出一幅现代化农业丰收图景,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注入强劲动能。

大型农机集约作业是佳木斯秋收“主力军”。走进富锦市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多台配备北斗定位系统的自走式收获机轰鸣作业,秸秆粉碎还田、籽粒收集同步完成,作业效率大大提升。今年秋收前,佳木斯早谋划、早部署,完成5.87万台拖拉机、1.18万台收获机的全面检修,农机满负荷运转时,水稻、玉米、大豆日收获面积分别可达75万亩、50万亩、60万亩。同时,深入推进播种机替代行动,两年来累计更新指夹式与气力式播种机近9000行,推动400万亩旱田实现播种装备迭代,作物出苗率提升5%至10%,农机集约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让秋收作业跑出“加速度”。

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是丰收的“硬支撑”。佳木斯以“五良、四双”措施为抓手,将科技红利转化为增产实效。通过“十院所联建十县区”“揭榜挂帅”等模式,190名科研专家与1498名农技人员组建百个服务组,全覆盖包联75个乡镇及25家重点农业企业,打造300亩以上科技示范田9877块,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推广面积超1500万亩。在黑土地保护方面,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38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51.4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达41.9克/千克,肥沃的耕地与科学的种植技术相结合,让“吨粮田”从愿景变为现实,单产提升经验获农业农村部及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

粮食收储加工环节彰显“全链条”保障能力。为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佳木斯提前筹措1613万吨仓容,建成414座烘干设备,按100天烘干期计算可处理潮粮2445万吨;同时联动农发行争取120亿元授信资金,为秋粮收购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在桦川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智能化测水仪、色选机高效运转,粮食从收割、运输到烘干、仓储实现“无缝衔接”,不仅减少产后损耗,还通过精细化加工提升粮食品质,让“佳木斯好粮”更具市场竞争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种业创新为现代农业“蓄势赋能”。该市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25家重点农业企业成为单产提升、技术推广的“领头雁”。在种业创新领域,佳木斯依托科研院所资源,加快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将耐密、抗逆、高产的玉米、大豆新品种优先应用于示范田,今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增产筑牢“种源根基”。

截至目前,佳木斯已收获粮食作物1293.9万亩,完成率68%,预计10月25日前全面完成秋收任务。下一步,该市将持续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路径,以更优的装备、更精的技术、更强的保障,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成色更足,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佳木斯力量”。

来源: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