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安区:秸秆育菇 变废为宝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2 16:51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种植户往菌包里填充菌种。

10月21日,走进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汀洲村的铜陵盛牛菌业有限责任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户方家发夫妻俩正在大棚内往一个个菌包里填充菌种。自从弟弟方家仓创建这个食用菌种植基地以来,夫妻俩就在这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这一个个菌包里填充的菌种,以玉米秸秆、凤丹籽壳等为基料,通过混合压碎、拌匀,经过‘高压灭菌+培养料配制+接种+菌丝培养’处理工艺流程,通过科学合理培育,一个月左右就能收获新鲜的平菇了。”方家发介绍说。

在该食用菌种植基地另一个大棚内,一排排菌包整齐地排列在地上,一簇簇灰白的平菇长势旺盛,方家仓正忙着采收、装筐。“现在是平菇销售旺季,这段时间我们都是早晨、下午各采一次。”方家仓从事食用菌种植近二十年,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栽培技术越来越成熟。2016年,他来到西联镇汀洲村承包土地,尝试用农作物的秸秆做培养基,成本比之前用棉花籽壳低了一半,培育出来的平菇也更加鲜嫩可口。

“在采收完蘑菇后,这些培养基还能再次利用,成为优质有机肥料,从而形成‘秸秆—蘑菇—肥料—回田’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方家仓说道。我们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已承包了200余亩土地,建有102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年消耗农作物秸秆近6000吨,年产食用菌约1800余吨,实现销售额1200余万元,带动了周边30余名农户增收致富。

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进行采收作业。

在该区的安徽康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簇簇鲜嫩的金针菇经自动化传送带运送到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进行采收作业。“我们生产的金针菇以玉米芯、小麦麸皮、棉壳等秸秆为基料,经过50天左右的生长周期,优质金针菇就可以出厂了。”该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程海峰介绍道。

该公司集食用菌栽培、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引进先进的食用菌生产线,实现了栽培技术自主化、生长控制智能化、操作流程自动化、过程质量标准化、产品产量规模化。目前,年消耗农作物秸秆3万多吨,年生产食用菌近2.5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欧美市场。

近年来,铜陵市义安区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基料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农增收,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目前,年消耗农作物秸秆近4万吨,年生产食用菌近3万吨,带动4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梅建广 孙敏 文/图)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