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官渡?在千年古镇与烟火夜市间寻找“旅居云南”的完美注解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22 16:38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近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公布“旅居云南”城镇旅居建设试点名单,昆明市官渡区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现代活力成功入选,成为“旅居云南”——张靓丽名片。

  作为昆明的主城区之一,官渡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正致力于打造成为游客感知云南、旅居云南的首选门户和精彩序章。其中,官渡古镇与关上双桥夜市两大核心片区,以其“古韵与烟火”的鲜明特色,共同构筑起“旅居云南第一站”的丰富内涵与迷人魅力。

  千年古韵,文脉深处的旅居体验

  官渡古镇核心片区,是触摸云南历史脉搏、沉浸式体验古滇文化的绝佳场所。这里横跨唐宋元明清,坐拥金刚塔等12处不可移动文物、30余处文物古迹,是名副其实的“古迹博物馆”。国家级非遗滇剧、乌铜走银、云子围棋在此传承不息,与绿雪斋艺术馆、云子棋院等十余个文化场馆共同形成“非遗+文旅”的深度融合格局。

  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官渡古镇这个千年古镇正在迸发新的活力。2024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文旅收入突破15亿元,强大的吸引力背后是保留古韵与创新体验的坚守。围绕宜居城镇建设,古镇正实施一系列提升计划:从金刚塔环境整治与文物数字化保护,到打造“古滇文化沉浸式街区”;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便民设施,到增设50处无障碍及适老化点位,建设“全龄友好街区”;从培育“夜游官渡”品牌、引入文创商户,到开发非遗研学与围棋体验线路……一项项举措旨在让旅居者不仅能“游览”,更能“融入”,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归属感。

  智慧化建设与绿色理念同样贯穿其中。“智慧古镇”云平台将实现停车、安防、商户管理“一码通”的便捷;智能垃圾分类、太阳能照明、雨水回收系统则彰显着绿色旅居的未来方向。高效的治理效能,如“古镇管家”志愿队和“商户自治+专业管理”机制,为旅居生活筑牢安全防线。

  眼下,美丽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生动的现实,《官渡古镇宜居配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正稳步推进,涵盖6大类23项建设任务,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市井烟火,潮流生活的旅居温度

  与官渡古镇的古风雅韵相映成趣,关上双桥夜市核心片区则以最接地气的市井烟火气,展现了官渡作为旅居目的地的另一面。作为昆明最大、最热闹的夜市之一,双桥夜市日均人流峰值可达6万人,是品尝最全本地小吃的天堂,也是感受昆明夜生活与城市活力的必到打卡点。每年为村集体创收700余万元,其经济活力可见一斑。

  双桥村本身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中村的典型风貌代表,极具年代特色,曾是电影取景地,拥有独特的在地影视流量。未来的双桥村综合体旅居项目,将在现有夜市基础上,改造提升出“浮隐于世”步行街、“滨江(枧槽河)步行街”等三条特色街区,实施建筑安全风貌整治、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及消防交通安全整治,并补齐公厕、治安岗亭、便民与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短板。

  该片区已纳入官渡区“十五五”城市更新改造重点任务,并已整合约1.7亿元城市更新改造资金开展一期建设。其周边资源禀赋优厚,毗邻全国最大的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靠近宝海公园、官渡森林公园、巫家坝机场老航站楼等,文旅资源密集且相连,发展潜力巨大。通过举办“食菌季”美食文化节、夜市文化节、航空历史文化节等活动,创新“市集+赛事+直播”模式,吸引更多客流,带动商户营收持续增长。

  双核驱动,赋能“旅居云南”

  官渡区的旅居建设,不仅是点的打造,更是面的协同。两大片区均已制定详细的运营与培育方案。官渡古镇设立每年800万元的宜居旅居运营专项资金,并已引进知名文旅企业合作,培育本土商户;双桥村则与昆明文旅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利用“政府资金+奖补政策+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

  这种“双核驱动”的效应已在市场中显现。2024年,官渡古镇旅居群体(停留2天及以上)达120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居消费占总文旅消费比重提升至30%。而刚刚过去的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首届昆明官渡国际文化旅游节——2025官渡国潮渔灯会的成功举办,让官渡古镇强势“出圈”,无人机光影秀、古风NPC互动、滇剧展演、非遗手作等活动,让官渡古镇成为假期最火的文旅地标之一。

  从官渡古镇的千年文脉到双桥夜市的沸腾烟火,滇池北岸王官、宝丰、星海等湿地连片成画,福保半岛正在描绘最美田园诗歌,官渡区正以其包容古今的胸怀、完善的功能和持续的创新,生动诠释着“旅居”的丰富层次。

  当游客一脚迈入云南,在官渡,游客既能找到历史的深度,也能感受生活的温度。这里,正无疑成为人们开启旅居云南的惬意时光。

  云南网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郭武辉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