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的消息余波未平,杭州的饮品市场已悄然掀起新的波澜。10月10日,一场低调却暗流涌动的“娃小智”全国招商会在这座城市举行,而背后操盘者,正是宗馥莉的叔叔、宗庆后之弟宗泽后。
从“娃小宗”到“娃小智”,宗氏家族两代人在饮品赛道上的正面交锋正式拉开帷幕,曾经承载着80、90后集体记忆的“娃哈哈”,如今正站在家族传承与市场竞争的十字路口。
招商会现场的海报上,“10万元拿下区域独家经销权”的字样格外醒目,这则看似普通的招商信息,却暗藏着宗泽后进军饮品市场的雄心。据蓝鲸新闻核实,“娃小智”的招商政策堪称“亲民”:无需缴纳保证金,首次拿货门槛仅3万元,对比行业内动辄数十万的代理门槛,这样的条件无疑为中小经销商打开了方便之门。
更具冲击力的是招商人员的表述:“我们的配方和娃哈哈一模一样,但价格比娃哈哈低。”一句话道破核心竞争策略——以“同源配方”为卖点,用价格优势撬动市场,而目标直指宗馥莉此前推出的“娃小宗”品牌。
短短数日,“娃小智”的招商成绩单已颇具分量:截至招商会结束后,全国签约经销商已达153家,版图以浙江为核心,向湖南、贵州等省份辐射,合作对象集中于连锁超市与大流通渠道。这组数据背后,是经销商对“宗氏家族”品牌基因的信任,更是对“低价同质”策略的看好。天眼查信息显示,“娃小智”的运营主体——娃小智食品(杭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股权穿透后,宗泽后为实际控制人,这意味着这场竞争并非外部资本的贸然入局,而是宗氏家族内部的“同室操戈”。
时间回溯至一个月前,9月12日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的消息,曾让外界对这家老牌企业的未来充满猜测。彼时,宗馥莉主导推出的“娃小宗”已初露锋芒,试图以年轻化的品牌形象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延续娃哈哈的品牌生命力。
未曾想,短短一个月后,宗泽后便带着“娃小智”强势登场,且从产品矩阵到渠道布局,都与“娃小宗”形成直接对标——AD钙奶、矿泉水、椰子水、八宝粥,这些“娃哈哈经典款”的复刻产品,既是“娃小智”打动经销商的底气,也是对“娃小宗”最直接的挑战。
更引人关注的是宗泽后在朋友圈的发声,字里行间充满对宗馥莉的评价与对娃哈哈品牌的感慨。“德也没修成,艺也没学成,如何能承担大任?”的质疑,与“娃哈哈不是宗家的,是和员工、消费者共同创建的”的表态,不仅揭示了家族内部的理念分歧,更将这场品牌之争上升到了“传承理念”的层面。
在宗泽后看来,“娃哈哈”的核心价值在于陪伴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而“娃小智”的低价策略与经典产品矩阵,或许正是对这种“大众情怀”的精准呼应;反观“娃小宗”,则更偏向于宗馥莉主导的“年轻化转型”,试图跳出传统框架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两种路径的碰撞,让这场家族竞争更具看点。
事实上,“娃小智”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去年11月,宗泽后便已通过“宗师傅”品牌试水饮品市场,一年后的“娃小智”,更像是其整合资源后的“升级版”出击。
从“宗师傅”到“娃小智”,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矩阵,宗泽后的布局逐渐清晰:以“宗氏家族”的身份为背书,以“复刻经典+低价策略”为武器,在娃哈哈品牌转型的空窗期,抢占下沉市场与传统渠道。
而153家经销商的快速签约,也印证了市场对这一策略的认可——对于下沉市场的超市与流通渠道而言,“配方同源”意味着降低消费者教育成本,“价格更低”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空间,这样的合作模式显然具备极强的吸引力。
与之相对的,宗馥莉的“娃小宗”则面临着更复杂的市场环境。作为娃哈哈集团前董事长推出的品牌,“娃小宗”天然带着“继承者”的光环,却也背负着“转型成败”的压力。其主打年轻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虽然瞄准了Z世代消费者,但在下沉市场的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而“娃小智”的突然入局,无疑会分流一部分对“宗氏品牌”有信任度的经销商与消费者,进一步压缩“娃小宗”的市场空间。
这场竞争,从本质上看,是“传统情怀派”与“创新转型派”在饮品市场的正面较量,也是宗氏家族两代人对“娃哈哈精神”的不同解读。
从行业视角来看,“娃小智”与“娃小宗”的竞争,或许将重塑国内大众饮品市场的格局。长期以来,娃哈哈凭借AD钙奶、八宝粥等经典产品占据大众市场,但近年来面临着新兴品牌的冲击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宗泽后的“娃小智”以“低价同质”切入,相当于在传统市场开辟了一条“性价比赛道”;而宗馥莉的“娃小宗”则试图在高端化、年轻化市场寻找突破。两条赛道的并行,既可能让宗氏家族在不同细分市场实现“双赢”,也可能因资源分散、定位重叠而陷入“内耗”,最终的走向,仍取决于两者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与渠道运营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宗泽后在朋友圈中强调“娃哈哈是陪随80、90后成长的一代饮品品牌”,这句话不仅是对品牌情怀的唤醒,更是对“娃小智”目标客群的精准定位。对于80、90后而言,AD钙奶、八宝粥不仅是饮品,更是童年记忆的载体,“娃小智”的经典产品矩阵,恰好击中了这部分消费者的“怀旧心理”;而他们的子女,又构成了新一代的潜在消费者,这种“代际传承”的消费需求,或许正是“娃小智”能够快速打开市场的关键。
相比之下,“娃小宗”若未能在年轻化产品中融入足够的情感共鸣,可能会在与“娃小智”的竞争中失去这部分“情怀客群”。
眼下,“娃小智”的招商仍在持续推进,153家经销商只是起点,随着渠道的进一步下沉,其市场份额可能会快速扩大;而“娃小宗”也需在品牌定位、产品创新上尽快找到差异化优势,以应对“娃小智”的冲击。
这场宗氏家族的“内部战争”,不仅关乎两个品牌的未来,更关乎娃哈哈这个老牌企业的传承与转型方向。是“娃小智”的传统路线更胜一筹,还是“娃小宗”的创新之路能破局成功?是家族内部的竞争最终走向“两败俱伤”,还是在良性对抗中共同推动宗氏品牌的发展?
答案或许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围绕“娃”字展开的较量,已成为2025年国内饮品市场最引人瞩目的焦点。
从杭州的招商会到全国的经销商网络,从朋友圈的理念之争到市场上的产品对标,宗泽后与宗馥莉的博弈,早已超越了个人层面的竞争,演变为两种商业理念、两种品牌路径的碰撞。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多的选择、更实惠的价格或许是直接利好;但对于宗氏家族与娃哈哈品牌而言,如何在竞争中守住“品质”的底线,如何在传承中找到“创新”的平衡,才是这场较量背后最值得深思的命题。
毕竟,无论是“娃小智”还是“娃小宗”,只有真正读懂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延续“娃哈哈”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