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琛四部代表作发蓝光唱片 留住中国当代音乐的真情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8 02:06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日前,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正式推出蓝光唱片《行空——秦文琛协奏曲》,由指挥家俞峰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绎作曲家秦文琛的四部代表性作品,唱片录制于2023年5月22日北京现代音乐节之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实况,将这场融合民乐精髓与交响张力的艺术盛宴永久留存。


10月12日,《行空——秦文琛协奏曲》艺术访谈暨蓝光唱片分享会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秦文琛携手音乐美学家周海宏展开深度对谈。琵琶演奏家兰维薇、大提琴演奏家莫漠、唢呐演奏家张倩渊、笙演奏家郑杨等出席活动。各位艺术家在现场演绎专辑中的经典片段,并围绕唱片背后的故事及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与对未来创作的展望进行交流。

本张蓝光唱片中收录了四首协奏曲,分别由琵琶演奏家兰维薇、唢呐演奏家张倩渊、大提琴演奏家莫漠以及笙演奏家郑杨担任独奏。为琵琶与弦乐队而作的《行空》,2012年由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委约创作,“行空”取自中国的成语“天马行空”,表达出对艺术想象的无拘无束;唢呐协奏曲《唤凤》民乐版创作于1996年,管弦乐版于2010年改编完成,以凤凰为象征,召唤民族精神与生命追求,象征生命亘古的向往和追求;大提琴协奏曲《黎明》是2008年“上海音乐之春”国际音乐节委约作品,乐曲的三个乐章分别以中国诗人海子的诗歌为创作依据,表达了丰富的意象;创作于2017年、应第60届“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委约而作的笙协奏曲《云川》,勾勒出云层翻涌、天风流转的天地意境,既承载着对云和天空的无限想象,更在笙的演奏技法与艺术表达上实现了突破性拓展。



“秦文琛的创作向来寓精准不羁、寄深远于自由。”琵琶演奏家兰维薇表示,“为琵琶和西洋弦乐队而作的《行空》既不失乐队的群感与齐备的音区设置,又以其相对单纯统一的音色,强调了与独奏琵琶在性格上的对比。”担任大提琴协奏曲《黎明》独奏的莫漠现场演绎了作品精彩片段,在周海宏教授的指引下,观众感受微分音极细微的音符变化。担任唢呐协奏曲《唤凤》独奏的张倩渊则感慨表示,“我在2012年时第一次接触到这部作品,十多年的时间,这部作品伴随着我身份转化,也见证了我不断成长,让我深有感悟。我也一直谨记秦老师的指导,当技术达到娴熟自如时,应追求‘气象’的境界,这种气象是中国作品的精神‘外化’,是中国气象,是根植在中国艺术家与文化根脉的‘深度共鸣’。”担任笙协奏曲《云川》独奏的郑杨则直言:“这部作品对我的记忆力、体力、演奏技术都是巨大的考验,在练习时也需要跳脱以往笙乐的常规范式,即便经过多次沉淀,那些节奏与气息的细微处理中仍藏着未被发掘的表达可能,这正是作品最动人的价值。”


谈及自己多年的创作心得,秦文琛表示,“对作曲家而言,一部作品完成的那一刻,更像是一场‘告别’。主动‘忘掉’它,是为了寻找新的灵感。”此外,秦文琛特别讲述了蓝光唱片封面设计与制作的幕后故事,“今天这张蓝光唱片,与其说是‘发行’,不如说是‘留存’,它留住了2023年北京现代音乐节上那一夜的掌声与呼吸,也留住了我们对中国当代音乐的一份真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娜

编辑/刘忠禹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