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复兴公园下一场不会被淋湿的“雨”,设计师讲述如何“制造浪漫”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8 01:36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近日,上海复兴公园的曼陀罗风铃受到网友夸赞,被称之为“最惊艳的公园装置”。澎湃新闻实习记者 谷钦慧(00:42)

这或许是上海最小范围的一场雨。绿色藤蔓长廊间挂满银色“雨滴”,风一吹,“雨滴”在绿影里折射光彩,闪亮亮的,轻轻闪动。

近日,上海“环复兴公园艺术季”正火热开展,复兴公园一处挂满“雨滴”的藤蔓花架在社交平台出圈,不少网友盛赞这里“美得像动画”,有网友评论“像雨滴又不是雨滴,不用担心被淋湿,就可以静静欣赏一场雨”。


复兴公园藤蔓花架挂“水滴”的设计图。 受访者供图

位于市中心的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风格的公园,建造至今已有百余年。如今公园这处名为“雨”的装置介绍写着,这个“定格雨廊”以“雨”为设计核心,依托既有的藤蔓花架,悬挂上海交大捐赠的捕梦网(曼陀罗风铃),以雨滴形态排列而成。捕梦网纹理象征涟漪循环,随季变:春夏如露、秋日似雨、冬季若晶。行人可获虚实凝时体验。设计以“轻介入”让花架化身雨的象征,实现自然循环、季节流转与人文互动的公共空间融合。

10月1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联系到设计这处装置的李中伟,他也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Lab D+H SH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他告诉记者,自己在9月初接到了“环复兴公园艺术季”相关主办方的设计邀请,一眼相中了复兴公园的藤蔓花架,“我很喜欢这个长廊,有时候也会带亲友来溜达,所以就想选这个点设计。”

李中伟觉得,这处藤蔓花架在雨后,地面反射光亮,花架挂着雨滴,绿意葱茏的,尤其美丽。而花架下平时较为幽暗,如果挂设曼陀罗风铃,它一旋转,便可以折射到外部的天光,在绿叶中形成漂亮的光影。由此,他设计在花架的600个节点各挂一个曼陀罗风铃,打造“定格雨廊”,黄浦区绿化市容局很快通过了他的设计方案。

布展过程也相对简单,就是从网购平台花万元采买600个曼陀罗风铃,再由复兴公园的工作人员根据设计图高低错落着挂上去,“为了不扰民,师傅专门挑晚一点的时间再去挂的,也很辛苦”。

9月25日前后,装置布设完成,并很快引发网友热议。对此,李中伟不太意外,也曾去现场看过,“公园是一个城市的客厅,谁都可以享用。我看到阿姨爷叔坐在下面该乘凉乘凉、该聊天聊天,看到有人路过拍照、拍视频,然后有更多网友共鸣到了这份浪漫,这都很好。”李中伟坦言,自己的设计思路非常简单,就是为这个花架设计一场雨,他希望让过路的大家一眼就能看懂、喜欢,“我也是个市民,和大家的审美、感知是相似的,我想做个市民设计师。”

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不仅是一次艺术介入,也是一次文化互赠。上海交通大学将这组装置捐赠给复兴公园,而复兴公园将在11月8日以公园秋天的落叶作为回礼,支持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届时的艺术展活动。雨与落叶的对话,大学与公园的携手,构成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双向交流。

事实上,这不是李中伟第一次使用曼陀罗风铃的元素,早在2025上海国际花展中,李中伟就创作了“鸢尾之瞳”作品,在新天地太平桥公园内展陈一件名为“瞳”的艺术装置,颇具视觉效果,引发网友的打卡热潮。本次艺术季中,他根据场景特质,衍生了“瞳”的设计理念,沿用曼陀罗风铃的元素,在复兴公园布下了这组“雨”。“上海有城市空间艺术季、双年展等等,在很多小角落留给了我们越来越多设计的机会,不止这场复兴公园的‘雨’,来到上海留心看,会发现到这座城市很多精彩的巧思。”李中伟说。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