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深夜,长沙一户人家的灯突然全亮了。53岁的罗刚捂着胸口倒在了地上。家人赶紧打120,救护车一路鸣笛往医院赶。可到了医院,医生全力抢救也没能把他拉回来。心脏病发作,就这么突然,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没了。
罗刚是谁很多年轻人可能不认识。但在湖南,特别是70后80后那一拨人里,提起他的名字,几乎没人不知道。他是湖南经济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主持过一档叫《星空下的守望者》的深夜节目。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抖音,晚上睡不着觉,就打开收音机听广播。罗刚的声音就从收音机里传出来,陪着多少人度过漫漫长夜。
10月13日下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罗刚的追悼会没有大张旗鼓办,就是亲戚朋友,还有一些老听众自己跑来的。现场摆满了白菊花,放着哀乐。一个中年女的站在那儿,眼泪一直流,她说:"我那时候上大学,每天晚上都听他的节目。失恋了,考试没考好,都是听着他的声音熬过来的。"旁边桌子上堆着好多手写的卡片,都是听众写的。有人写"谢谢你陪我走过那些难熬的日子",有人写"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了"。
学校宿舍里,半夜熄灯了,大家都在被窝里偷偷听收音机。有人刚跟女朋友分手,躲在被子里掉眼泪,听着罗刚的节目慢慢平静下来。有人为了考研压力大到睡不着,听着他的声音才能入睡。那个年代的人感情很简单,一档节目,一个声音,就能陪你走过好多个夜晚。
罗刚的同事启华在追悼会上哭得说不出话。他说罗刚这个人对工作太认真了。每一期节目都要自己写稿子,自己选音乐,连每个停顿都要琢磨半天。别人主持节目可能就是念念稿子,他不一样,每一句话都是用心在说。启华说:"他就是那种真正热爱这一行的人,把节目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罗刚出事之前,身边人其实都看出来他身体不太好。他工作量太大了,一个人主持好几档节目,经常熬夜。有一次他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桌上放着降压药和咖啡。他自己还开玩笑说"用生命热爱事业"。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开玩笑,谁知道真就出事了。
现在想想,这哪是开玩笑,这是真的在拼命。媒体这一行就是这样,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后熬的夜,受的累,外人根本看不到。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吃饭不规律,这些都是伤身体的。心脏病这东西不是说来就来的,都是平时一点点积累出来的毛病。等到发作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罗刚走了以后,网上好多人都出来怀念他。有人把以前录的节目片段翻出来,一遍一遍听。有人找出压箱底的老收音机,想再听听当年的声音。更多人就是在网上写几句话,说谢谢他,说一路走好。
有个网友说:"没有罗刚的夜晚,好像星星都没那么亮了。"还有人说:"他说过,有些声音会消失,但感动过你的瞬间会一直留着。现在他自己成了那个永远留下的瞬间。"这些话看着简单,但都是真心话。
收音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收音机是什么,更不会在深夜打开收音机听节目。大家现在都刷手机,看短视频,听播客。那种守在收音机旁边,等着一档节目开播的日子,已经回不去了。
罗刚这一代主持人,可以说是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他们用声音陪伴了一代人,也随着那个时代慢慢淡出了公众视野。但他们留下的东西,不会因为时代变了就消失。那些被他们温暖过的人,被他们陪伴过的夜晚,都实实在在存在过。
现在回头看,罗刚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深夜,用他的声音,跟听不见的那一头的人说说话。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他做了那么多年,温暖了那么多人。这样的人,值得被记住。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对于70后80后来说,罗刚和他的《星空下的守望者》就是他们青春记忆的一部分。那些深夜里的电波,那些温暖的话语,构成了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段时光。现在这个人走了,但那段时光永远留在了他们心里,成了永远也抹不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