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群怀揣梦想、充满朝气、饱含热情的耕耘者,带着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扎根在田间地头、忙碌于果园枝头、拼搏于电商浪潮,用汗水和智慧,用拼劲与干劲,书写着威海现代农业的新篇章。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科技兴农的践行者,更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为此,威海市委农办、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推出《耕耘答卷:威海新农人》栏目,我们将走进威海新农人的世界,挖掘他们背后的奋进故事,记录他们的艰辛与喜悦,也见证他们为乡村带来的新变化。第十期节目,我们采访的是——孙洪军。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通讯员 蔡君君 威海报道
沿着威海文登城区,一路向南向西,穿过乡村、走过小路,在宋村镇小床村,有一片120亩的秋月梨园。这片梨园,倾注了孙洪军数年的心血,更承载着他的百万“梨”想。
孙洪军是工人出身,一直想自己干一番事业。于是,他瞄准了农业赛道。
本以为搞农业种果树不是件难事,可孙洪军种过西瓜、桃子、丹参等多个品种,结果都不太理想,几年下来,支出的成本全成了“学费”。
孙洪军所在的宋村镇,果树以苹果居多。在偶然一次与客户的交流中孙洪军得知,市场对秋月梨的反馈很好。
“当时苹果的用工很大,我又想着另辟蹊径,所以就到寿光、莱阳考察了一番,秋月梨果型圆、糖度高、化渣率好,我认为就是梨品种中最好的一种。”孙洪军看好了秋月梨的商品性。
2019年,孙洪军一口气上了45亩的秋月梨,威海市农业农村部门还为他上了水肥一体化的设施,彼时的孙洪军信心满满。
没想到,种梨之路刚开始,就遇到了绊子。2020年,孙洪军按照苹果树的修剪方法修剪秋月梨树,到了2021年丰产期产量却远不如预期。
请教了莱阳的梨产业专家后,孙洪军才知道秋月梨的高产丰产树形应当是“开心形”,又重新修剪梨树、搭架子。
转眼间,到了7月份秋月梨接近丰产期。秋月梨在成熟期散发特殊的香味,孙洪军的梨园又临近树林、位置偏僻,吸引了几百只鸟,60%的秋月梨被鸟叨上了口子。
没办法,孙洪军又跑了趟莱阳学习,借鉴莱阳地区种植秋月梨防冰雹的方法,增设了专门的防鸟网。
威海山地土壤透气性好,能够减少秋月梨患木栓病的概率,但其大肥大水的品种特性,也让孙洪军必须加大有机肥的施加力度。每年,孙洪军光有机肥就投放有1000多方,确保土壤健康。
“低估了农业,也高估了自己。当时以为秋月梨是个省工的品种,实际上不付出很大的心血是很难种好的。”回顾种秋月梨的道路,孙洪军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种植技术、先进经验的掌握,孙洪军的秋月梨园逐步扩大到了120亩。去年,产量达到了30万斤。
今年威海春天冷、夏天旱、初秋涝,面对这样的天气,孙洪军从容应对,旱防虫、涝防病,采取无人机飞防加电动三轮车喷药的方式,防治病虫害,“威海市农业农村部门给我上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在今年尤为见效,基本没受天气影响。”
今年,孙洪军的秋月梨园产量达到40万斤。
“干农业不是百米赛跑,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贵在坚持。”孙洪军说。
提起梨,大家往往会想到莱阳梨。但孙洪军认为,威海的秋月梨其实更占优势。
威海拥有着独特的地理气候,昼夜温差大,相对较晚的采摘期,使得威海秋月梨能够达到15-16个的糖度,比莱阳梨还高出3-4个的糖度,成熟期更晚也让储存期更长。
可品质好的莱阳梨能达到4块5的价格,比威海秋月梨高出1块多。于是,孙洪军每年到莱阳等种植梨较好的地区跑好几趟,闲暇时间上网学习查资料,为的就是找到自家梨与莱阳梨的差距。
“莱阳好的梨园八九成都是90以上的大果,价格自然就上得去。”找到了差距所在,孙洪军研究之后决定在修剪、施肥上再下功夫,限制好每个树、每个枝节的结果数量,来提高梨的质量。
在孙洪军看来,这片秋月梨园正处在“30岁”的阶段,取得了小成就,但成长的空间和潜力也很大,是向上奋发的时候。
而57岁的自己也如这片秋月梨园一般,充满干劲。
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孙洪军却从来没后悔选择农业,“农业有挑战性,每年有新的问题督促着我改正、努力。”
如今,孙洪军正一门心思突破秋月梨种植瓶颈,在产量和质量上有质的跃升,到2027年他希望这片秋月梨利润能达到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