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商报
在与隐藏式门把手缠斗多年之后,新能源车主终于要和它告别了。
近期,车市恰逢“金九银十”热潮,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分别在线下汽车销售门店和多场新车发布会上发现,受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拟出台汽车门把手强制标准等因素影响,包括问界全新M7、M8,极氪9X,吉利银河M9、A7等车型,已将门把手更改或保留为半隐藏式门把手、传统外露式门把手。
隐藏式门把手现象为何屡成舆论焦点?近年来,因隐藏式门把手导致的救援延误事件屡见报道,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689万辆,车主及乘客对于隐藏式门把手的担忧和意见也在不断扩大。例如,在低温环境下门把手冻结无法弹出、车辆碰撞后断电导致电子系统失灵等,均可能延误黄金救援时间。
01/
多款新车已告别隐藏式门把手
9月29日,国庆中秋假期前夕,极氪9X在上海正式上市。相较市面上同类型新能源中大型SUV,这款售价50万元左右的车型,并未采用近年来较为流行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而是保留了传统机械式门把手。
再早些时间,华为与上汽合作的新车尚界H5,吉利银河M9、A7,问界全新M7、M8已将门把手改为半隐藏式门把手或传统外露式门把手。而这些品牌此前上市的部分车型采用的是全隐藏式门把手。据工信部官网申报目录显示,包括吉利银河星耀7、极狐S3等一批即将上市的新车也采用或保留了传统机械式门把手或半隐藏式门把手。
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制修订,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当日起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要求》规定,每个车门外把手和车内把手都应配置机械释放功能;锁止状态下发生事故时能通过外把手开启车门;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都应具备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这也是我国首次针对汽车门把手这类“小部件”出台强制性技术规范。
这意味着,不管在任何场景下,车门把手都不能处于隐藏状态。征求意见稿特别作出说明,“本文件针对汽车车外门把手的事故后功能、布置位置及手部操作空间,新增了相关要求,从而提升救援的便利性”。据红星新闻报道,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如果征求意见稿通过,其中的要求不变,全隐藏式车门外把手将被禁止,这对全球设计都是个挑战。
元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配备有隐藏式门把手的车,普遍集中在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中。受目前车市竞争激烈等现象影响,包括2025款路虎揽胜、奔驰E、全新速腾L等燃油汽车,也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
以今年上市的新车为例,理想i8、小米YU7、全新小鹏P7、全新蔚来ES8、全新蔚来ES6、全新岚图知音、Model YL、零跑Lafa5无激光雷达版、特斯拉Model Y+均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只是形式不同。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蔚来、理想等汽车销售门店后获悉,隐藏式门把手系车辆标配,无法选择。
02/
“20个乘客至少12个打不开门”
目前流行的隐藏式门把手总体可以分为4种形式。
第一是 “按压/翘板式”。开启时需要像按跷跷板一样,用手指按压把手的一端,另一端就会翘起,然后握住翘起的部分拉开车门,代表车型有特斯拉Model Y;
第二是“弹出式”。门把手在解锁或被触发时会从车门内自动伸出,再由用户拉开车门。代表车型有极越01和极氪X、蔚来“5566”车系、理想部分车系等;
第三是“半隐藏式、内嵌式”。门把手部分内嵌于车门凹槽内,并非完全隐藏。用户先将外壳往里推然后再操作或者直接将手伸入凹槽中拉动把手来打开车门。代表车型有比亚迪海豹等;
最后是“按键/彻底无把手”。直接取消了传统的拉手结构,只在车门上设置一个电子按键。用户只需按一下按键,车门就会自动解锁并弹开。
事实上,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集中于多个痛点。
《要求》中提到,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有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问题。这些问题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比如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存在的用户体验复杂等问题也困扰着一些消费者。记者在部分新能源网约车上发现,在车门上,一些车主往往会用一些标有箭头的按键贴纸,提示乘客开门位置,“20个乘客至少12个打不开门。”有网约车司机表示。
03/
专家:真正原因是“认知普及”问题
尽管车企曾宣传隐藏式设计能降低风阻,但实际效果却不如人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公开批评:“隐藏式门把手唯一的作用就是风阻减少一点,但几乎可忽略不计。”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10月13日上午接受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隐藏式门把手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不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一个“认知普及”的问题。
“行业普遍将隐藏式门把手视为一项高端配置,它能显著提升车辆的科技感与价格定位,”张翔分析道,“但一个客观现状是,许多消费者仍不熟悉其开启方式。”
他特别提到,尽管近一年来的新车型基本都配备了外置紧急开关,但在极端交通事故中,救援人员或路人因不了解操作而无法及时开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暴露了新技术推广初期难以避免的认知难题——大家对于传统门把手的操作已形成肌肉记忆,但对形态各异的新设计却无所适从。”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蔚来、小米、理想等多家新能源车企的用户手册中对“车内开启车门”等情况进行了阐述。“但是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会去看这些冗长的用户手册,几乎没有消费者会在购车中问我这些问题。”某新能源车企的销售人员陈峰(化名)说道。
张翔进一步指出,在讨论事故中“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时,不应将责任简单归咎于门把手形态。“无论是隐藏式还是传统门把手,现代车辆的门锁系统普遍采用电子控制,在行驶中为防盗抢通常处于锁定状态。这意味着,在车辆未从内部解锁的情况下,即便使用传统门把手,外部人员也难以强行开启。”
“真正导致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的,往往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张翔说,包括严重碰撞导致的车辆结构变形、电子控制系统失灵或断电等。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问题归因于隐藏式门把手本身。
张翔认为,隐藏式门把手是汽车智能化演进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其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公众认知度自然会跟上,当前面临的困境将会逐步化解。关键在于,行业在追求设计创新的同时,必须将用户体验和安全可达性置于首位。”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常诚 实习生 陈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