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5 21:46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扎实铺开——

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

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开设“科技创新”校本课,进行机器人编程教学。 (学校供图)
  近日,记者走进北海市海城区第八小学信息科技教室,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教育课。与传统课堂不同,这里没有书本与粉笔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屏幕上跃动的代码。老师巧妙地借助生动有趣的动画案例,将编程概念娓娓道来,随后引导学生使用百度AI搜索相关资料,并动手开展实践操作。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前,通过拖拽模块的方式编写程序,让屏幕中的角色按照自己的设计切换造型、规划移动路径。

  六年级学生谢邦平兴奋不已,他激动地说:“以前总觉得编程特别神秘,没想到今天自己能亲手做出有趣的小游戏,太有成就感了!”

  今年7月,自治区印发《广西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新学期伊始,我市中小学积极响应号召,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动实践,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

  为课堂注入新活力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课与以往信息课的区别,海城区第八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赵金玲介绍道:“过去更多侧重于知识的普及,而人工智能教育课引入图形化编程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学校特意在五、六年级开设这门课程,让学生们初步接触编程逻辑,为后续深入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筑牢根基。

  记者在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的英语课堂上看到,口语机器人与学生展开互动,它发音标准、反馈及时,能针对学生的发音、语调问题精准点评。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跟读练习,在趣味互动中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该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林芝宇介绍,通过引入口语机器人这一先进的人工智能教学工具,为英语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互动模式。

  巧妙融入教学体系

  《方案》鼓励各地各校开设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人工智能教育拓展课程。北海的各所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将人工智能教育巧妙融入教学体系,形式丰富多样。

  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依托深蓝工作室开设了“科技创新”校本课,学生们可以参与机器人的组装、编程及调试工作,还能组队参赛,在实践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此外,学生们还能加入校园电视台,学习使用AI剪辑工具,将技术与传媒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该校信息技术老师杨迪辉说:“与传统信息课相比,我们借助实训平台,创设真实的AI场景,推动AI与教学实现深度融合。”

  对于师资和设备方面的问题,林芝宇表示,学校一方面积极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紧跟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促使教师率先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积极整合接入各类优质资源,大力开发教育智能体,以此丰富教学评价手段。

  加大投入保障教育质量

  记者从北海市教育局获悉,日前,我市已根据《方案》并结合北海的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了《北海市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方案(2025—2027年)》,特别要求要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精准融合,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全流程,探索AI情景式教学,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工智能教育的质量,北海市将加大投入力度。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建设市县两级教育城域网,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在硬件设施方面,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年度对学校的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实验室进行智能化改造,更换或者升级学校的电脑、一体机等教学设备。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