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月销90万+逆势回暖!消费者:不是电车失宠,是多了新选项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5 16:43
企业第二办公区-企业CBD - 宣传部

“本来考虑换电车,但想到冬天续航缩水、长途充电还要排队,最后还是选了油车。”刚提到新款燃油SUV的赵先生,这番话反映了不少消费者近期的购车心态。最近三个月,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引人关注的转变: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连续实现同比增长,其中8月份销量达到90.2万辆,同比增幅达13.5%,推动1-8月累计销量回升至714万辆。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5.2%的背景下,燃油车这一波“回暖”,并不意味着电车失去吸引力,而是反映出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正变得更加多元和理性。

政策支持与价格下探,燃油车以“高性价比”吸引家庭用户

“旧车置换拿到15000元补贴,加上厂家给的3万元优惠,落地价比年初省了四万多。”李女士最终选定了一辆合资品牌燃油轿车。她算了笔账:“家里已经有一辆电车日常通勤,再添一辆油车专门跑长途,政策补贴加上大幅降价,实际花费比原先预计的低了不少。”

近期,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不少地区对燃油车置换提供15000元补贴,叠加车企推出的优惠活动——部分燃油车型的终端让利达到3至5万元,力度甚至超过不少新能源车型。对于希望“一车多用”的家庭用户而言,这样的价格组合无疑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智能科技加速上车,燃油车摆脱“智能化落后”印象

“听说第一款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的燃油车今年第四季度就要上市,到时候油车也能享受和电车一样流畅的语音控制和手机互联功能,真的很令人期待!”一直关注燃油车智能进展的王先生坦言,“过去总觉得油车在智能化方面落后,现在看来这个观念得更新了。”

事实上,燃油车正在通过技术升级,逐渐摆脱“智能配置落后”的标签。在智能座舱方面,除了即将面世的鸿蒙系统车型,多个品牌已推出支持多屏交互和整车OTA升级的车机系统;在驾驶辅助层面,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燃油车的中高配版本中。持续的智能化升级,有效缩小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在智能体验方面的差距。

目前,南北大众、丰田、奥迪等主流车企正加速推进“油电同智”策略:燃油车不仅陆续搭载先进智能车机,也逐步引入驾驶辅助系统,部分车型甚至采用了与品牌新能源车同款的智能芯片。这让那些注重智能体验、却又对纯电动车仍有顾虑的消费者,有了更加平衡的选择。

特定场景优势仍在,燃油车满足“刚需”出行

“我经常跑东北,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电车续航基本要打六折。加油五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还是油车更让人安心。”货运司机刘师傅的用车场景,突显了燃油车在特定环境下的不可替代性。根据J.D. Power的相关调研,东北地区冬季纯电动车实际续航相比标称值普遍会下降40%左右。而在长途出行与低温环境下,燃油车的续航稳定性和能源补充便捷性,仍然是许多用户眼中的“硬需求”。

此外,保值率因素也让部分消费者更加谨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表明,新能源二手车三年平均保值率约为43%,而燃油车则达到62%。“我计划开五年左右换车,担心电车贬值太快,现阶段还是觉得油车更稳妥。”消费者张先生表示。

电车主导大势未改,车市进入多元选择阶段

尽管燃油车市场出现阶段性回暖,但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地位并未动摇。行业专家预测,到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1500万至1600万辆,并有望首次超越燃油车。

“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油电对立’,而是进入了‘各取所需’的阶段。”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燃油车近期的市场表现,实质上是消费需求多元化的体现——有人因为智能科技和日常成本选择电车,也有人因为使用场景和保值考虑继续选择油车。未来,随着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池技术持续进步,以及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的持续升级,消费者将迎来更加多样、更贴合个人需求的购车环境。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