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何以成为文旅新增长点?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5 13:06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汤海波

德化县红旗坊·文旅产业园是由工业遗产重新打造而成的文旅创意空间,其前身是1951年创建的德化国营红旗瓷厂,对当地现代陶瓷产业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曾经是瓷都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红旗坊开园试运营并受到游客青睐,累计接待游客近16万人次。这对一座闽中小城而言,实属不易。

工业遗产旅游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时代情绪、文化需求与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具有深厚历史与人文积淀的工业遗产,则是更加独特的记忆载体和旅游资源。在“工业风”背后,承载着中国制造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记忆,蕴含着艰苦奋斗的拼搏进取精神。妥善利用工业遗产,打造特色文创空间,不仅是向大众展现工业发展的壮美,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

将“硬”的工业遗产与“软”的人文情感相融合,已经成为拓展文旅休闲消费新场景、提升旅游体验的成功探索。特别在现代旅游中,人们开始渴望一些真实的东西。锈蚀的设备、斑驳的厂房、高耸的烟囱,这些元素构成一种独特的美学,讲述着关于劳动、创造和时代变迁的真实故事。

那些未经雕琢的粗粝感,那些承载着几代人集体记忆的空间,提供了传统景区无法替代的独特体验。对老一辈而言,这是重温青春记忆、找寻情感共鸣的绝佳途径;对年轻人来说,这是触摸历史脉搏、理解前辈生活的独特窗口。游客们穿行于改造后的工业遗址间,消费的不仅是休闲时光,更是一种可感知的历史体验,一种与过往时代的对话,一种继续前行的精神依托。这种体验,正是工业遗产旅游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工业遗产的新生,拒绝标本式的封存,亦非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一场关乎文明延续的创造性转化。在文旅市场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工业遗产旅游不仅是保护工业历史记忆的有效手段,更是活化存量空间、丰富旅游市场,乃至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中办、国办《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就明确指出,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厂区、厂房和设施,植入新业态新功能。

对于文旅市场而言,工业遗产“活”下来后,面临如何“火”起来的问题。这需要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植入、高科技技术利用、主题活动策划等进一步科学谋划。概而言之,工业遗产需要在保护中利用、在运营中发展,以其为基础延伸拓展更多可看、可玩、可学、可购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将工业故事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增强情感联结,真正推动工业场所转型为具有文化吸引力的“价值高地”,进一步增强文旅市场发展新动能。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