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饭店时!别乱点这6道菜:服务员见了直皱眉,大厨躲着不愿做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4 17:39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口感、品质也在不断升级,家常饭吃惯了,那么就喜欢去饭店吃几顿,毕竟饭店的烹饪水平要比家庭高出太多,而且颜色搭配更具观赏性,所以往往都是色香味俱全。

然而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菜品的种类花样也特别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去饭店或者餐馆吃饭时,在点某些菜品的时候,服务员会让你换一道菜,尤其是店里比较忙的时候。大家此时或许是一头雾水,为啥让换菜。其实吧这些菜他们不愿意做的原因就是,成本高,比较麻烦,还费时间。

那么究竟这些菜都是什么呢?今天咱就聊一聊!

第一道:拔丝地瓜

拔丝类菜看着喜庆,金黄的糖丝拉得老长,可后厨师傅提起它就头大。首先是熬糖,白糖加水得小火慢搅,火大了焦苦,火小了挂不上薯块;其次地瓜得选沙瓤的,切滚刀块炸两遍,外脆里软才吸得住糖。最麻烦的是上菜——得趁热端,凉了糖壳变硬,客人夹不起,服务员还得拿热水碗保温。

有次看师傅熬糖,手悬在锅边半小时不敢挪,出锅时额角全是汗,最后也就落个“技术好”的夸奖,谁愿意总干这吃力不显好的活?

第二道:松鼠鳜鱼

这道苏帮菜看着漂亮,酸甜口招人喜欢,可做起来能逼疯新手师傅。光改刀就得片出菱形花刀,刀距、深度得卡得准,炸出来才能“开花”;挂糊要裹得均匀,薄了炸不脆,厚了口感腻;最后淋糖醋汁,得现调现淋,浓稠度不对,要么挂不住,要么太齁。

有回看师傅做,片鱼片片得手指发抖,炸鱼时盯着油温不敢分神,出锅还得用筷子整理鱼形。关键是现在年轻人爱吃这口的少了,一个月也未必卖十份,师傅宁可多炒两盘鱼香肉丝,也不愿碰这“费力不讨好”的硬菜。

第三道:文思豆腐

淮扬菜里的“刀工天花板”,听着雅致,做起来能把师傅逼出高血压。一块嫩豆腐要切成发丝般的细条,得用特制的薄刃刀,手腕悬着劲,一刀一刀推切,切的时候连呼吸都得屏住——稍微抖一下,豆腐就碎成渣。切完还得焯水,水温稍高就化了,得拿漏勺轻轻捞,跟伺候瓷娃娃似的。

关键是这菜考验真功夫,师傅没三年工龄不敢上手,可客人点单率低,一个月未必卖十份。成本倒便宜,一块豆腐几毛钱,可费这么大劲就赚个“技术好评”,不如炒盘家常豆腐来得实在。服务员点多,师傅直摆手:“您换道别的吧,这菜我这水平还差点。”

第四道:油焖大虾

别看是家常菜,做起来门道多。虾得挑新鲜的,先剪虾须、开背去虾线,再过油炸定型——火大了壳焦肉老,火小了吸油发腻。调汁更麻烦:生抽、老抽、糖、料酒得按比例兑,熬到浓稠挂勺才够味。

关键是虾的成本波动大,进价涨了两毛,整盘菜利润就缩水。服务员点多,师傅得一只一只处理,手速慢了客人催,手速快了怕去虾线漏了。有回听师傅嘟囔:“不如做蒜蓉虾,蒸一下就行,省得炸锅溅一身油。”

第五道: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大家都爱吃,下饭每次都是3大碗。这道菜看似简单的粉丝炒肉末,实则暗藏玄机。粉丝得提前泡软剪段,肉末要炒出油润感,再裹上粉丝慢火翻炒。

关键是不能粘锅,火大了粉丝糊底,火小了出水成坨。一份菜耗时二十分钟,利润不到十块钱,服务员点多还得现炒,耽误其他急单,有时候店里生意好的时候,厨师非常不愿意炒这个菜,很容易翻车。

第六道:干煸四季豆

别看这道菜看起来普通,做起来却特别费事,还容易出问题。首先得把四季豆摘成段,洗干净后还得焯水,焯水的时候要煮到半熟,不然吃了容易中毒,焯水后还得控干水分,不然炒的时候会溅油。然后得用小火慢煸,把四季豆的水分煸干,让表面有点焦香,这个过程至少得十分钟,而且得不停翻炒,不然容易糊。要是煸得太轻,四季豆没香味;煸得太狠,又会发苦。

关键是这道菜卖价不高,一盘也就二十来块,后厨费半天劲,赚的钱还不如炒个肉丝多,而且一旦没煸好,顾客还会投诉,师傅们做这道菜的时候,精神都得高度集中,心里能不烦吗?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