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娇马面裙被质疑虚假宣传:“绫罗绸缎” 变化纤,1850 元定价是割韭菜还是工艺值?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4 16:12
资质办理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徐娇重启汉服店后,一款售价 1850 元的马面裙引发争议:宣传时提及 “绫罗绸缎”“花罗” 等传统材质,商品详情却标注 100% 聚酯纤维(化纤),网友质疑 “虚假宣传”“割韭菜”。

面对质疑,徐娇回应:“罗” 是织法而非面料,此次用的是定制罗织工艺,国外大牌也常用,初衷是让中国传统织法回归现代生活。这一回应将争议引向传统工艺与商业传播的平衡问题。

按行业说法,“罗” 的核心是织法 —— 经线绞织出小孔纹理,材质可用蚕丝、棉或化纤,价值在 “怎么织” 而非 “用什么织”。马面裙的核心传承是 “打褶” 等结构工艺,面料本可随时代迭代,并非必须用传统丝绸。

争议关键在认知错位:普通人听 “绫罗绸缎” 就联想到高端丝绸,与化纤的平价印象形成落差。徐娇团队未提前说清 “罗是织法”,易让消费者误解,按《广告法》,这种信息偏差可能引发对宣传真实性的质疑。

关于定价,1850 元在中高端定制汉服中不算离谱:汉服成本含设计、开版等,“一人一版” 会推高成本,市场上同类定制款常卖 2000 元以上。但消费者质疑合理 —— 化纤材质下,成本明细需透明化才能建立信任。

这事也暴露老手艺现代化困境:汉服市场虽火,但高端工艺工厂少、量产难,用化纤做罗织裙是折中方案,既能保工艺又能扩受众,国外大牌也有类似尝试,本是好事却因沟通疏漏引争议。

要平息争议,商家需说透 “工艺值钱而非面料”,公示成本;消费者也可理性看待工艺现代演绎。毕竟,让传统织法通过日常面料走进生活,比困在 “必须用丝绸” 的规矩里消亡更有意义。

(文/人间观察员)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