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北京展开幕,共绘“生命万象”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4 06:04
企业数字化(企业CBD) - 网络运营

新京报讯 金秋时节,以“生命万象”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落地北京,于9月27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幕,展期至10月12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落地北京。

生命是什么?是对幼小后代的哺育和守护、是迎着阳光向上生长的顽强力量、是深植于血脉的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未来科技为人类谱写的全新篇章……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马来西亚华人地区的青少年,以对生命的不同观察与思考,描绘了万事万物的生命形态与活力。约450组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两岸及华人地区同胞共同的文化传承和情感联结。

生命万象,是我们对世界的凝望,也是我们与万物众生的对话。展览特邀台湾艺术家姜一涵、大陆艺术家谢丽芳共同展出,用他们的人生阅历和艺术观,与孩子们展开关于生命的不同对话与思考。展览现场特设创意手工互动区,小观众们在观展之余也能动手体验,探索艺术的生命之美。《生命观照》留言区更是吸引众多观众纷纷写下自己的生命故事与点滴感悟。


活动现场。

本次展览在国务院台办交流局的指导下,由九州文化传播中心、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台湾中华文创发展协会、海峡两岸传媒人才交流中心、云扬天际文化艺术机构、中共厦门市湖里区委宣传部、今日美术馆、顶新公益基金会、厦门银行、中国美协少艺委等两岸伙伴共同推动。

厦门银行作为两岸首家合资银行,一直支持公益,促进两岸融合;连续多年携手大展,共同打造两岸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水平高的青少年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两岸青少年获得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北京展后,本届大展将于11月巡至台湾,在台北、高雄举行展览。

“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是国台办对台重点交流项目,由两岸多家机构、单位共同发起并推动,自200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至十六届,是两岸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水平高、持续时间长的少儿美术大展,自启动以来,引起了两岸各界的极大关注。

本届北京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两岸青少年作品

精选约450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马来西亚华人地区的青少年作品展出,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呈现“生命万象”的精彩与丰富。


《海峡两岸的生命树》,朱柏伊,8岁,福建厦门。


《对生命的感恩》,吴佩纹,10岁,台湾新北。

2、特邀两岸艺术家

本届大展特别邀请两岸艺术家共同展出,用他们的人生阅历和艺术观,与孩子们展开关于生命的不同对话与思考。

(1)姜一涵(1926-2018),字雪桥、逸中,出生于山东昌邑,中国台湾著名学者、书画家。其曾师事一代硕儒牟宗三先生专研中国哲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习传统中国书画,七十年代负笈美国投入西方绘画、雕塑、建筑之研究。担任过美国普林斯顿美术考古系研究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兼系所主任,曾被香港珠海书院、东海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是中国现代美术、现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作品对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会贯通,兼容东西方特色之表现,将追求生命返璞归真的理念反映在绘画创作上,追寻充满生命力之内在精神,富含哲学和文化内涵。

(2)谢丽芳,1949年生于湖南隆回,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原副主任。“蒲公英行动”项目创始人。

“蒲公英行动”是谢丽芳主持的一个长达20多年的乡村美术教育公益项目,在深入中国多个乡村民族地区的调查过程中,她深感那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而父亲所研究的理论物理中的“量子纠缠”和心理学的“起心动念”也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她的绘画不再受限于时空。生命生生不息也就成了这些年来她所构建的神话世界中永远的母题。而隐藏在这幅《我看到那生生不息的蛇》中“冬藏春出”、联结着古老神话与自然节律的蛇,便是生命在更迭中始终延续的象征。


《我看到那生生不息的蛇》(局部)。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张彦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