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演员杨立新:宣南文化要赶紧挖掘,否则容易流失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4 04:05
优府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网络运营部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 展圣洁)9月24日,在北京文化论坛“‘深巷好酒’如何飘香万里——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沙龙上,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杨立新谈了自己对传承宣南文化的看法。他说,北京有很多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本身就是一坛好酒。“我们不是没有酒,也不是酒不香,有酒就需要有人喝。但现在宣南文化缺什么?缺的是要人去看。”

公开材料显示,宣武区是北京建城建都的肇始之地,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宣南”原是明代北京城西南部的地域名称,清代泛指宣武门外地区,即今宣武区东部的大部。历史上,特别是清代以后,全国各地方文化之精华在此汇聚、交融、酝酿、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宣南文化丰厚体系,成为京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南地区亦成为承载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宣南文化是宣南地区各种历史人文文化的总称。

杨立新说,以前珠市口往南到天桥一带,是北方曲艺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发展及其他因素,附近演艺市场消失,让一些文化逐渐淡化。文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要有场所,一个是要有继承人。“没有场所,就没有地方施展技艺,这门艺术就会流失。光有场所,没有人来传承和发扬,这门艺术同样会流失。”

在沙龙的圆桌讨论上,杨立新提到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作为北京中轴线上唯一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自2015年11月20日开幕以来,日渐成为当下都市人的文化聚集地,它拥有1600座大剧场、1000座中剧场、400座小剧场、300座多功能剧场以及新空间剧场等各类剧场。

在杨立新看来,天桥艺术中心非常“高大上”,它有精美的舞台、高级的音响和灯光,全国各地的单位都来这里汇演。但对于曲艺这种说唱艺术来说,就一两个人在台上,不需要这么大阵仗。“曲艺小剧场要小、要接地气,最好推门就进。”他建议,那些在天桥地区经营不善的饭馆,由政府部门来接收,把它们打造成曲艺小剧场,来讲相声、说评书、弹单弦,满足上百观众即可,打造成宣南文化特色的演艺区。

杨立新说,宣南文化要赶紧挖掘,否则也容易流失。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