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梅(1895—1992)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学者、作家、教育家、收藏家,南社社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生自民国初年起,先后为数十家报刊撰稿,因擅于文史掌故短什小品,被誉为“补白大王”,生前作品结集成《艺林散叶》《书报话旧》《南社丛谈》等近五十种出版,煌煌千万言。先生亦富收藏,于书画、尺牍、折扇、文玩、印拓等无不涉猎。
为纪念郑逸梅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9月21日,郑逸梅先生长孙女、海上著名画家郑有慧将在上海古籍书店为收录了其祖父生前编录的《纸帐铜瓶室集印》《它山之石》两种集锦印谱之新书《纸帐铜瓶室集印谱二种(附秋芷室论印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本书策划、责编王若舟)揭幕,并将通过介绍新书,回忆祖父及其友朋。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以及三位著名书法篆刻家徐云叔、陆康、刘一闻也将一同出席活动,他们将畅谈记忆中的郑逸梅先生、新书读后感、新书中所涉及的印人印主杂谈、郑逸梅与陈巨来先生的友谊等内容。
活动时间
9月21日(周日)14:00-16:00
活动地点
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
(福州路401号)
活动嘉宾
陈子善
著名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近百部。现为《海派》丛刊主编。
徐云叔
著名书法篆刻家。幼年由陆澹安先生发蒙,后经朱大可、沈禹钟先生亲授,拜白蕉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年十六复拜陈巨来先生为师学习篆刻。
陆 康
著名书法篆刻家。陆澹安先生之孙,幼承庭训,少年时即游学于丰子恺、刘海粟、谢之光、唐云、钱瘦铁诸大师之间,后拜陈巨来先生为师。
刘一闻
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献唐先生外孙,师承潘学固、苏白、方去疾、方介堪、谢稚柳诸前辈。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
郑有慧
郑逸梅先生长孙女,海上著名画家,高级美术教师,上海市普陀区美协顾问。师从陶冷月、顾飞、申石伽、唐云、吴青霞诸先生,学艺数十年。
观看直播
线下参与活动,
可获赠纪念书签一枚~
报名线下参与
郑逸梅先生自编印谱两种秘藏多年,
首次完整面世;
郑逸梅先生谈印论印文字近五十篇,
首次系统整理。
《纸帐铜瓶室集印谱二种(附秋芷室论印文编)》(限量典藏本100本,附收藏证书)
独家预售
限量典藏本收藏证书
郑逸梅 编著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原价:360.00元
现价:324.00元(享预售折扣)
新书预售,预计10月20日发货~
(点击上方左侧图书封面即可购买)
“典藏本”收藏证书上:
钤盖郑逸梅先生自用印两方:肖形羊(黄怀觉刻)、梅魂鞠影(徐云叔刻);
肖形羊(黄怀觉刻)
梅魂鞠影(徐云叔刻)
留有出席“新书分享会”五位嘉宾签名(陈子善、徐云叔、陆康、刘一闻、郑有慧)
随限量典藏本附赠:
《印林散叶》复古竖排抽印本一本;
《印林散叶》封面设计,延续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1982年版典雅风格,致敬经典。
纪念书签一枚
2025年适逢郑逸梅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此书出版,别具意义。
《纸帐铜瓶室集印谱二种(附秋芷室论印文编)》分印谱影印、文集整理两大部分。全书内容生动反映先生文心和交游,兼具艺术和史料价值,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文人印史”。也可借此窥探先生一向少为人知的印学成就。
《纸帐铜瓶室集印谱二种(附秋芷室论印文编)》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点击可看大图
《纸帐铜瓶室集印谱二种》所收录的不少印蜕颇为难得,内集文徵明、邓石如、吴让之、翁同龢、俞樾、吴昌硕、丰子恺等诸名家用印。又有郑老自藏自用名家刻印,以及吴湖帆等人赠送印蜕。而陈巨来为袁克文所治两方印章过去常见于印刷品中,原钤印蜕则不常见到。谱内所涉印人、印主、印蜕,又往往可与先生所作文章内容照应,独具艺术和史料价值。
《纸帐铜瓶室集印谱二种》内文图
《纸帐铜瓶室集印谱二种》内文图,分别为丰子恺自用印;蒋吟秋自用印,蒋吟秋批注;翁同龢自用印;吴湖帆四欧堂自用印
《秋芷室论印文编》系首次系统收集、整理郑逸梅先所撰涉及印人印艺文字,洋洋九万余言,共分三部分,依次为“印林散叶”“印林拾趣”“印人丛话”。其中“印林散叶”辑录先生《艺林散叶》正续编等著作中的札丛短什,共计610则;“印林拾趣”“印人丛话”收录文章近五十篇,涉及吴湖帆、袁克文、邓散木、陈巨来等一众名家,部分内容更是首次正式出版。开卷展读,精彩纷呈,神游心赏,历久弥新。
《秋芷室论印文编》内文图
精彩试读(选摘)
序言
——郑有慧
祖父生前有一大爱好,即喜欢交友。在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微信等先进通讯技术还未出现的情况下,祖父记录保存名录和地址的友人就有四五百位,父亲为此按照各家姓氏笔画,做了本通讯录(这还没包括老人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乃至二十、三十年代时的友朋)。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近代史中的半数著名文人,均为祖父的朋友或曾有所往来。通观《纸帐铜瓶室集印谱二种》全书,所收录印章数量超过四百方,涉及人物众多,治印之士和印主有诸多大家名家,均为一时之选,可谓满目星辉。其中还有许多逸事掌故可以挖掘。下面笔者从两种印谱中选择几位熟悉的来聊聊,可使读者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感悟:
本书见收一代大儒、曲园老人俞樾(1821—1907)自用诗文印一方,颇为难得。老人因在苏州雇工掘得一带有“福禄寿”字样残砖而作《福禄寿砖歌》,后其门生徐琪视学粤东,委托篆刻家梁垣光据此刻印,该印九行一百四十七字,镌刻于方寸之上,实为难得!此印石后藏于曲园老人曾孙俞平伯先生处,印蜕当为平伯公自家钤盖并赠送祖父者。平伯公和祖父通信频繁,爱屋及乌,我也拥有平伯公许多墨迹,如诗词尺页,画幅题词等,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赴香港讲学曾轰动一时。
俞樾自用印,郑逸梅批注
本书之《纸帐铜瓶室集印》有著名篆刻家陈巨来先生(1904—1984)专页,其中有他所刻袁克文姓名印及“君子豹变”白文方印。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民国四公子”之一。袁克文在沪前后四年,祖父与他来往频繁,并曾收藏多通和袁氏的书信往返。先祖母的兄长周梵生,曾经在袁家任西席多年,那时候拍摄许多庭院照片赠予祖父,可惜后来散失。否则这些影像资料也是历史掌故的原始文献……
陈巨来篆刻作品小集
9月21日,
来上海古籍书店,
与五位嘉宾一同纪念
郑逸梅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拨打书店联络电话:021-63360501
(营业时间:10:00-20:00)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古籍书店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