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环法自行车赛火遍全球,环中国赛却搞不起来?环中赛沿途会碰见啥危险吗?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3 23:01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你肯定听说过环法自行车赛,那场面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广告赞助商、自行车手、现场观众、媒体人都挤破了脑袋想要参与进去,选手们蹬得飞起,沿途风景随便照一张美得跟明信片似的。

可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咱中国这么大,地形这么丰富,却没有一个能跟环法掰手腕的"环中国赛"?是咱们的路不够长?风景不够美?还是这比赛压根儿就办不起来?

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自行车赛看着风光,背后全是"硬茬子"。赛道规划得考虑山路、平原、城市,还得保证安全;选手们得连续骑上好几天,体力透支、中暑、摔车都是家常便饭,甚至真有人倒在赛道上再也没起来。

更别提在中国办比赛,还得面对复杂的路况、多变的天气,甚至野生动物都可能突然窜出来"抢戏"。这么一看,环中国赛不是不想办,是真不好办!

那具体难在哪儿?选手们到底会遇到啥危险?真有人骑到一半累死吗?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自行车赛背后的那些"要命"细节。

自行车赛可不是随便找条路就能比的。环法能办起来,是因为法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规划赛道,沿途城镇配合度高,观众也热情。反观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适合长距离自行车赛的连贯路线并不多。

你想下,从平原突然进山区,路况复杂不说,车流量大的地段还得临时封路,影响交通不说,成本也高得吓人。再加上各地气候差异大,南方湿热,北方干燥,高原还可能缺氧,选手的身体扛不扛得住都是问题。

再说危险,自行车赛的"要命"程度远超常人想象。职业选手平均时速能达到40公里以上(小编的电动车才25公里每小时),下坡时时速甚至飙到102公里,这速度要是摔车,基本等于"肉包铁"撞地面。

9年前的环法赛上,比利时选手沃特·范阿尔特在一个下坡路段摔车,直接撞上路边的石头,虽然捡回条命,但脊椎严重受伤。更早的2003年,哈萨克斯坦选手安德烈在巴黎至尼斯赛期间突发心脏问题去世。这些可不是个例,几乎每年都有选手因高温、脱水或心脏问题被送医。

在中国办比赛,危险系数还得再加几层。比如川藏线这种路段,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稍不留神就可能连人带车翻下去,沿途还有藏马熊,那可都是要人命的主儿。

西南地区还可能碰上暴雨引发的塌方、泥石流,西北的戈壁滩白天晒脱皮,晚上冻哆嗦。2017年环青海湖赛就出现过选手集体高原反应的状况,有人边骑边吸氧,完赛全靠意志力。

那真有人累死在赛道上吗?1903年1月份第一届环法,选手们骑的是笨重的固定齿轮车,没有变速器,山路全靠硬蹬。当时的路况差到选手得自己扛车过河,甚至有人被狗追着咬。虽然没直接记录累死的案例,但多人因过度疲劳退赛。

现代赛事医疗保障完善,猝死概率低,但极限运动终究是在挑战人体极限。2019年,比利时选手迈克尔戈拉茨在一场比赛中也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医生后来分析,长期高强度训练导致他的心肌病变。

除了身体风险,自行车赛还得应对"人为麻烦"。环法历史上,观众往赛道扔钉子、故意推搡选手的恶性事件确实发生过。

2012年环法第14赛段,有人撒图钉导致多名选手爆胎;2021年环法第一赛段,一位观众举标语牌挡路导致大规模摔车。要是换到中国,可能还得防着电动车突然窜入赛道,或者好奇的路人靠太近拍照。

2025年环法自行车赛全程3320公里,分为21个赛段、23天就能完成比赛,环中自行车赛总里程数约为3万公里,专业运动员可能得蹬150天至230天,普通人得蹬一两年。

如果参赛,整不好得在比赛途中过年,大年夜在赛道上煮饺子吃?得有什么样的毅力才能完成环中自行车比赛?有网友也挑战过自己,骑车环中,几年下来还没完成,膝盖 都快蹬废了。

这么一看,环中国赛难产真不是没道理,中国其实也有自己的自行车赛,比如环青海湖、环海南岛,只是规模和影响力比不上环法。要凑出几千公里完全适合比赛的路,还得协调几十个城市配合,这工程量确实够呛。

不过,未来未必没戏,随着国内骑行文化升温,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建专业自行车道。2023年刚办完的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就是个好兆头,要是哪天能打通一条横跨东西部的经典路线,没准儿"环中国赛"真能火出圈。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