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CEO冯思翰直言增程式电动车是“糟糕”的方案,认为燃烧化石燃料发电是碳排放的“落后”方案。两年过去,增程车型不仅没被淘汰,反而销量节节攀升。
今年9月,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达11.7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10.4%,销量同比增长高达89.1%,增速远超纯电车型。
增程式电动汽车并不是新技术。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保时捷汽车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就打造了最早的增程式电动汽车Lohner-Porsche。
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展较晚。第一款车型是2018年10月发布的理想智造ONE。当时增程技术并不被看好,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落后”的技术。
然而市场表现却出人意料。2021年至2023年,增程车型销量增长率分别达206%、116%及173%,远高于纯电车型的增长率。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最大优势是解决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北京市海淀区一家4S店内的顾客林女士告诉记者:“入手增程车型主要原因是其既属于新能源车,有节能、静谧的良好体验,同时对充电基础设施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增程式电动车创新性地结合了电与油,城市中可享有低成本充电的便利,旅行中则可利用发动机发电,彻底消除了续航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甚至称增程式电动技术为“纯电混动的最终形态”。他表示现在的增程器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油转电的效率提升幅度巨大,最大续航里程能超过两千公里。
插电式混动(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EREV)经常被拿来比较。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动力使用功率以及驱动方法。
插电式混动车型能够把传统燃油发动机跟电动驱动体系结合起来,既能当纯电动车跑,有需要的时候也能用燃油发动机,更侧重提高动力运用功率以及减少排放。
而增程式电动车则提供更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增程式电动汽车仅采用电机驱动,燃油发动机只运行在高效区间,转速相对固定,避免了发动机和变速器转速不匹配出现的顿挫,驾驶感受平顺。
在理想、问界迅速增长的销量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车企看好增程技术。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前三的理想、问界、零跑主力车型均采用增程式技术。
今年以来,极氪、阿维塔、小鹏、智己等纯电动品牌也宣布将推出增程式车型,采用“增程+纯电”的双动力技术路线。除了自主品牌,不少合资品牌如大众、现代、福特等也都表示未来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增程车型。
摩根大通证券预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预计到2030年插混式电动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两者合计有望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需求的约60%”。
不仅现代汽车在研发全新的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福特汽车也取消此前的纯电三排SUV计划,正在考虑为新车采用增程式技术。
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随着电池技术的革新和高压充电桩的普及,增程市场的未来格局仍存在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