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专家大咖齐聚探讨AI教育
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会举行
晨报讯(通讯员 朱安全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颖 徐海兵 图文)当AI进入课堂,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0月10日下午,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推进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初中)展示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和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办,领导嘉宾、大咖专家莅临,来自全市各区的教师代表齐聚,共赴一场AI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刻融合的教研盛宴。
一柄秤杆藏着什么数学秘密?门捷列夫“跨时空”来到课堂讲解化学元素!同学们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围绕“创造性思维”质疑探究;各个小组演绎不同风格的师生“相处之道”,AI犀利点评……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的陈亚老师、南京十三中锁金分校的章昊老师、南理工附中的何欣老师、南师附中行知分校的秦雨辰老师,分别带来数学、化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四节展示课,生动呈现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的真实课堂。
交流研讨环节开启!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黄文广携自己的“数字人”一起致欢迎辞,点题活动主旨,全场响起会心的掌声。黄校长介绍,近年来学校一直积极推进信息科技教育,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借助智能研修平台、数智作业、AI听说课堂等在智慧课堂建设、大数据学情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今年,学校被评为建邺区首届“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育管理者、教研员、一线教师应该怎样做?在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林海的主持下,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朱刚、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应用推广部副主任马睿、南京市地理教研员丁翼飞、建邺区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马燕、南京十三中锁金分校教师章昊带来沙龙交流,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策略方案、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边界、人工智能融入教学的原则等不同维度深入探讨。南京市英语教研员马黎和体育教研员刘俊分别带来两场学科经验分享。
江苏省教科院数字化研究所所长赵华带来主题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的点评讲座。人工智能与教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赵所长用八个字概括:“内容为王、智能深潜”。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永远是第一位的,本学科最深邃的价值是学科本质。他希望教师要有面对技术的初心、真心、热心、定心,从“生长:智能协同思维”“理解:跨学科思维”“创造:批判性思维”等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分享如何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推进提出建议与要求。他在讲话中感谢各位上课老师,为大家提供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探索的鲜活样本;感谢专家、教研员、一线老师们从管理、教研、教学多个层面为大家带来对人工智能融合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