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29日报道:“你相信奇迹,奇迹才会出现”——唐颖长篇新作《通往魔法之地》分享会近日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著名作家唐颖携其最新长篇小说与作家、学者王宏图,评论家张屏瑾以及出版人曹元勇共同探讨作品创作历程与文学价值,引发在场读者对女性友谊、心灵成长与魔幻现实主义的深入思考。
《通往魔法之地》是唐颖继《阿飞街女生》《初夜》后的重磅新作,以“上海女性”为核心视角——讲述三位主角自上世纪80年代相识,跨越数十年的友情羁绊;故事关键转折点落在苏格兰一座真实存在的灵修小镇,三人在此重聚,直面人生困境、寻找心灵出口,构成“现实回忆+异域灵修”的双线叙事。
创作背后有两大关键现实锚点:一是故事灵感源自唐颖2010年苏格兰小镇的亲身经历,当地拥有四五十年历史的灵修俱乐部,成为小说核心场景原型;二是主角“雷鸣”以其儿时好友为原型,而这位好友于2023年12月突然离世,成为唐颖创作中难以释怀的遗憾。
分享会现场,嘉宾从不同维度解读作品的文学价值。张屏瑾直指“风格创新”:不同于唐颖以往的现实主义写作,《通往魔法之地》首次融入魔幻元素,且与苏格兰灵修小镇的神秘氛围深度融合,“不是简单装饰,而是与故事内核共生”。
王宏图强调“空间突破”:认为唐颖在当代都市小说中独具特色——将上海女性“带出国门,漂流至全球”,使故事空间从传统上海都市,延伸至苏格兰、美国等地,打破了同类题材的地域局限;他还将小说中的“灵修小镇”与托马斯·曼《魔山》的“高山疗养院”类比,指出其共同隐喻:“反映当代人寻找价值归宿、生命意义的集体困境”。
曹元勇点赞“叙事质感”:作为出版方代表,他评价作品“兼具中国城市文学的烟火气与英法小说的细腻感”,且叙事节奏紧凑,“读起来像看电影,开篇即抓牢核心,不会有叙事模糊的迷茫感”。
唐颖在分享中公开了自己的写作逻辑:“写小说的第一标准是‘故事好看’——人物对话要清晰,场景要让人身临其境,先让读者‘走进故事’,再传递深层思考”。她还透露,自己的“讲故事天赋”早有伏笔:“从幼儿园到中学,常给同学复述书本内容,哪怕大家都读过,也会等着听我讲”。
对于小说中的“魔幻元素”,唐颖解释其并非凭空虚构:曾与美国朋友探讨量子力学、“薛定谔的猫”等概念,儿子一句“地球都毁灭,那地方怎么留存”的调侃,也被融入创作,最终与苏格兰灵修氛围交织,形成“以魔幻喻现实”的独特表达——用神秘场景与超现实对话,映射当代人的精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