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 于谦
当前,正值秋收秋种关键节点,气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我市今年累计降水达98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62%、较去年同期偏多22%。气象部门预报,11日至13日阴雨天气仍持续。持续降雨给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带来了一定挑战。对此,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针对性制定秋收秋种指导方案,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冬麦高质量播种。
眼下,全市夏播玉米已进入收获关键期。据市农业农村部门墒情监测分析,依据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墒情评价指标体系,此阶段玉米田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80%。但受阴雨天气影响,当前全市各类农田墒情已处于饱和状态。针对这一情况,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李国芳提醒,农户要在雨后第一时间做好农田排水防涝工作,快速降低土壤湿度,为玉米收获创造适宜条件。
对于尚未完成收获的玉米地块,专家明确强调“抢晴抢时”原则: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开降雨时段集中收割,确保收割、晾晒环节有序衔接,严防玉米籽粒因受潮出现发芽、霉变问题。玉米收获后,切勿直接堆垛,有烘干条件的需立即烘干入库;不具备烘干条件的,可搭建临时铁丝网“玉米囤”储存玉米,注意避雨防水,趁雨停间隙及时通风摊晾。
在接下来的冬小麦播种上,建议待天气转晴、农机能够顺利进地后,有条件的地块优先采取“深耕+旋耕”模式,或通过旋耕两遍的方式细化土壤,随后进行播种。考虑到当前播种时间偏晚及土壤湿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弥补播种期延后带来的影响;同时,必须严格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工作,坚决杜绝“白籽下地”,从源头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针对可能出现的小麦晚播情况,需把握“抢种不抢时”原则,在适宜天气条件下加快播种进度。同时,切忌盲目抢时早播,若土壤湿度过大、透气性差,过早播种易引发烂籽烂苗问题,反而影响出苗率。专家建议农户在播种前增施有机肥及锌、硼等微量元素,做好冬前化学除草工作,同步加强地下害虫、茎基腐病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冬前镇压工作也需及时开展,以此增强麦苗抗寒、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