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学的“有用之学”和“无用之学”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3 06:05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法】弗朗索瓦·布歇《中国花园》(1742)

在中国学包罗万象的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也是那些与当代中国发展及其溢出效应有关的议题。比如,为什么中国可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其中中国独特的制度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中国能够为全球治理作出怎样的贡献,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将向哪个方向发展,等等。

但我想提示的是,中国学不仅可以因其对象(历史或当代)而区分出汉学和中国研究的不同形态,如果做细微的学术史和个案观察,我们会看到“有用之学”和“无用之学”的分野。

比利时裔汉学家李克曼(Pierre Ryckmans)有一本文集就叫《无用堂集》(The Hall of Uselessness: Collected Essays),开篇引用了《庄子·人间世》里的话“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很多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化几乎纯粹是出于对这种东方文明的好奇、欣赏乃至热爱。

今天无论是智库还是大学里的中国学,不管是出于为国家出谋划策还是为学科添砖加瓦,都显得过于侧重“有用之用”。一方面,中国学日益成为世界的显学,另一方面,中国研究的功用色彩似乎越来越浓厚。当然,也还有很小一部分学者,主要来自历史学和哲学领域,坚持从文明的角度理解和研究中国,致力于发掘中华文明为世界曾经贡献的智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世界中国学·圆桌|用学术讲好中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