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潮州日报
海生玻璃强化研发闯市场——
每薄0.1毫米都是一次技术突围
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工人调试设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丽
10月4日,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的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臂循着精准轨迹舞动,全自动生产线上,一张张厚度仅1.5毫米的超薄玻璃匀速下线。
这片薄如蝉翼的玻璃,承载着48.8亿元的产业布局。作为河北海生实业集团的重点投资项目,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占地1650亩,分三期推进建设。当前,一期工程成效显著:首条700吨浮法玻璃线已稳定投产,第二条生产线进入点火倒计时;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规划设计中。待项目全部建成,这里将成为年产值超50亿元、提供2100个就业岗位的玻璃产业高地。
“玻璃厚度每减0.1毫米,都是一次技术突围。”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军的话,道出了超薄玻璃制造的难度。3月,公司实现2毫米、1.8毫米薄板玻璃量产,随即向1.6毫米、1.5毫米厚度发起冲击。
两个多月里,技术团队围绕温度控制、拉边机参数反复试验,历经数十次工艺优化,终于在5月突破瓶颈,实现1.6毫米、1.5毫米玻璃稳定生产。
如今,这些超薄玻璃已在市场崭露头角,广泛用于光伏背板、新能源汽车、电子显示等领域。“不仅要做薄,更要做精。”王贵军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差异化产品,以更高附加值、更优品质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