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培老师开始“自我表达”,我们是否也在重新定义“教育者”的边界?本文尝试从超级个体的打造路径出发,探讨教育如何在“个体信任”与“内容表达”之间构建新的连接方式。
今年暑假以来,很多教培行业独立老师经历了最难的一个假期。
守着线下小课堂,招生范围被牢牢框在几公里内,每月都要为生源问题发愁。
不止是发愁,更多的是付出了时间和劳动之后的毫无所获,从而引发的焦虑,深深困扰着绝大多数的教培独立老师。
所以,今天分享一个案例,独立老师从线下困境走向线上突围的经历。
或许能为正处于瓶颈期的独立老师们提供一些借鉴,让大家看到打破局限的可能。
开始之前,我们得先清楚一个现实:
独立老师工作室想扩大教学影响,却常被传统宣传的高成本吓退。
印传单、跑社区、投本地广告,每一笔投入都像石沉大海,不仅看不到明确的回报,还会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
其次,很多独立老师都曾有过“明明拥有过硬的教学本领,难道只能困在这样的小圈子里,让价值难以传递给更多人?”这种 “怀才不遇” 的无力感,是许多线下教培独立老师的共同痛点。
而这位从业者的经历,恰好展现了如何借助自媒体打破这种局限。
他在实践中积累的实操经验,更像是一把钥匙,或许能帮更多独立老师打开突破瓶颈的大门。
几年前,这位从业者和许多独立老师一样,扎根线下教培领域。每天的日程被备课、上课填满,从清晨到深夜,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但即便如此,招生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这让他开始认真反思线下模式的局限性,思考是否有更高效的发展路径。
课后,他还得顶着烈日发传单、跑社区,看着手里一沓沓发出去的传单被随手丢弃,内心满是挫败。
最艰难的时候,他一个月只招到 3 个学生,房租和水电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
甚至一度想过放弃这份热爱的教培事业,好在他没有轻易妥协,而是继续寻找新的机会。
如今回头看,当时的线下模式就像一道无形的墙:
教学半径有限,只能覆盖周边几公里的学生;宣传方式单一,无法精准触达真正有需求的家长。
后来他也尝试过投放本地广告,可一笔笔投入下去,不仅成本高,还看不到明确的转化效果,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线下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自媒体。
起初,他心里满是疑虑:作为教培从业者,拍视频、写文章真的能有人看吗?会不会只是白费功夫?
这种不确定感,让他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毕竟从未接触过这类宣传方式,心里没底。
但转念一想,与其在困境里坐以待毙,不如试着突破一下。
抱着 “试错也没关系” 的心态,他开始在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比如 “如何帮孩子攻克数学应用题”“英语单词记忆的 3 个实用技巧”。
这些内容都是他在教学中总结的实战方法,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希望能真正帮到有需要的家长和学生。
没想到,第一篇文章发布后的第二天,就有近10个家长在后台留言咨询课程细节。
看着那些充满期待的提问,他突然意识到:自媒体或许不是简单的发内容。而是能让教学价值被更多人看见的通道。
这一次小小的反馈,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也让他看到了自媒体的潜力。
从那以后,他开始系统地运营自媒体,而第一步便是明确目标群体。
由于擅长中小学学科辅导,他将核心受众锁定在小学 3-6 年级、初中 1-3 年级的家长和学生。
这个阶段的家长最关注孩子的成绩提升和学习习惯培养,需求也最为迫切,精准定位能让后续内容更有针对性。
确定受众后,他开始针对性地创作内容。
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他会结合家长最关心的 “孩子成绩提不上去”“学习兴趣低” 等问题,发布短视频。
比如拍摄 “10 分钟教会孩子列方程” 的实操视频时,他会把复杂的知识点拆成 “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三个步骤,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解,让家长一看就知道 “这个方法能帮到孩子”。
除了学科知识,他还会分享 “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写作业” 这类干货内容。
很多家长在陪写作业时容易焦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他便结合教学中遇到的案例,给出 “不打断孩子思路”“用鼓励代替批评” 等具体建议。
这些贴近家长需求的内容,不仅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也让他的专业形象更加立体。
在运营过程中,他还发现 AI 技术能大大提升宣传效率,这也是他想重点分享的实操技巧。
比如用 AI 写作工具生成文章框架时,他会先输入 “小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初中英语语法难点” 等核心主题。
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补充细节: 比如在 “应用题技巧” 里加入具体的例题解析,让内容更有说服力,也节省了大量创作时间。
视频制作方面,他会用 AI 绘图工具制作教学配图,比如在讲解 “几何图形” 时,生成直观的图形分解图,让短视频封面更吸引眼球,提高内容的点击率。
随着内容的持续输出,他明显感觉到个人品牌在慢慢树立。
有家长在留言里说:“看了你的视频,我家孩子终于会做应用题了”“你的方法很实用,孩子现在愿意主动学习了”。
这些反馈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对他教学能力的认可,也是家长信任的开始,而信任正是教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任建立后,报名课程的家长越来越多。
曾经,他的学生只能来自本地,生源受限严重;而现在,学员遍布全国,甚至有海外华人家长通过自媒体找到他,希望孩子能跟着他学习。
从最初的线下小班,到现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生源范围扩大了,收入也翻了好几倍,事业迎来了新的转机。
但他始终认为,这些成果不是靠流量密码得来的,而是靠每一篇、每一条有价值的内容积累起来的。
自媒体对教培老师来说,从来不是博眼球的工具。
而是用专业和真诚搭建与家长、学生的桥梁,只有真心为用户提供帮助,才能获得长久的认可。
这些年的实操经验让他总结出:对于教培独立老师来说,自媒体不仅是拓宽招生范围的渠道,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他也知道,很多老师担心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技术。
但实际上,无需过度畏惧。
他刚开始做的时候,也只会用手机拍简单的视频,用基础的编辑工具剪辑,关键在于先迈出第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从一篇文章、一条短视频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写文章时,多结合教学中的真实案例,让内容更具说服力;
拍视频时,把知识点讲得通俗、实用,让家长和学生能轻松理解。
不用追求完美,因为家长和学生需要的,从来不是精致的包装,而是能真正帮到他们的干货内容。
真实的教学分享,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各位独立老师,专业的教学能力是你们最宝贵的财富。
就像这位从业者曾经的经历一样,不少人都曾困在离线的小圈子里,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但自媒体恰好提供了打破局限的机会。
它能帮助大家打破地域限制,让教学价值触达全国;能降低宣传成本,用最小的投入获得精准的反馈;还能让人精准触达目标群体,不再做 “无用功”。
只要愿意迈出第一步,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就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光芒,让教学能力帮助更多孩子。
并且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旦坚持下去,每一位独立老师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突围之路,让热爱的教培事业绽放更大的价值!
本文由 @深学邦刘一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