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赋能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2 23:38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王溱

  这些年出国的机会比较多,退休了,没有了工作压力,变得自由起来,到处走走也就成了随意事。

  坐在飞机上,望着眼前屏幕上的飞行显示,脑海里不由地出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哲理名言。

  行万里路并不难,飞一趟北美、欧洲,差不多就是这个里程,但读万卷书却不是件易事。人活到极致,满打满算不过三万六千来天,万卷书平均下来意味着每三天就要读一卷,这还要把“咿咿呀呀”的时光算上。说起来有点“赶”。

  不过,我们还是要选择阅读,这大概是有点文化人的共识。识了字,不阅读犹如有了激情不能宣泄,痛苦可想而知。

  知识就是力量,力量从何而来?阅读就是积蓄的一条重要途径。

  经常与人闲聊,发现每次对问题的认识,对因由的研判,对结果的预测,不能说大相径庭,但总是有所差异,而且有时令人惊诧。拿范伟的话:人和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那些分析得头头是道,讲述得有理有据,剖判得入木三分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时喜欢阅读,而且读得比较多。

  阅读是解码文字的过程,简简单单的阅读可能只是知识方面的积累,但大量的阅读就是心智提升和认知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精神活动了。不能不承认,大量的阅读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清醒,更敏锐,更具有判断力,也更有信心。

  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曾提出“思维格栅”理论,认为要做出正确而优秀的决策,首先要划分种类,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做好这些的前提,就是通过广泛阅读不同学科的经典著作,建立起一个多元素的思维认知框架。芒格是从投资角度提倡博览群书,审思明辨,研精毕智,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收益。而对一般人,广泛的阅读会让人学会审视和评估社会以及人性的多样化、复杂化,从而让自己更理智更有洞察力也更强大,不但能改变自我,乃至能改变更多人,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我们钦佩毛主席,不仅是他的独特的领袖风范,更多的是他博览古今,饱读诗书,并以史为鉴,领导革命实践的卓越才能。一部《资治通鉴》他反复阅读了17遍,《二十四史》是他的床头书,《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不仅自己读,还让领导干部读。《共产党宣言》他读,《物种起源》《天演论》和《伦理学原理》他也读。马克思的理论著作他读得津津有味,张恨水的小说他读得兴趣盎然。

  广泛地阅读,随之而诞生了影响中国革命乃至整个国家的名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等,同时适用于现代革命战争的游击战、持久战等战略思想也在大量阅读和思考中产生并应用于实践。可以说,毛主席是阅读方面最成功最富有说服力也最令人敬佩的典范。

  作家马克·吐温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会变得像一张白纸”;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说,“我从书中获得我的力量”;慈善家奥普拉·温弗瑞说,“书籍是人类的思想指南”。毫无疑问,阅读是人类生存的最好选择之一,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掌握知识,了解世界,还能让人拥有更多的智慧和才能,建设和改变世界,从而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阅读的表象是获取和掌握更多信息,扩展和丰富更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维、认知、境界、观察力、洞察力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最终甚至会“颠覆”原来的自己。记得小时候常遇到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社会”问题,问身边的大人、同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就去找住在旁边大院里的“书叔”。“书叔”是位工人,家里别的没有,就是书多。三十多岁未婚的他,似乎就会干一件事:埋头读书。他几乎无所不知,又有独到的解读,让人听后往往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恢复高考后,他跨过“大本”,直接考取了研究生。他的“功力”从何而来?现在想来,就是书读得多。

  阅读多了,对问题的认知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就像点燃的蜡烛,越燃烧越明亮,最后照亮整个屋子,可以看清一切。大概率都有这种体会,有些事发生了似乎一下子很难判明缘由或背后的真相。人云我云,从众心理油然而生。然而,那些阅读广泛的人却往往会触类旁通,抽丝剥茧,从中找出雷同,得出与事实相近的结论。正如瑞士作家凯勒所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阅读为了什么?答案不一,但素质、高尚、智慧、认知,力量、成功、联结等这些传统、时尚又具有正能量的词语,始终贯穿其中。它提醒人们,要想拥有丰富的知识,要想具备清晰的思辨能力,要想积蓄强大的精神力量,就要不断地阅读。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