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会乐:在甲骨的金石声中, 聆听教育的回响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2 20:37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

叶会乐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校长,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曾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师德楷模、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教育感言: 择高而立,向宽而行,扬长而为。

曼(甲骨文)

宽(金文)

校园定向运动

谈及甲骨文、金文,中文系出身的叶会乐目光炯然。于他而言,古文字是一扇扇通往教育智慧的窗。

2020年他主导为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提炼“曼教育”办学哲学。从甲骨文“曼”字深挖,它如同一个张目远望的生动剪影,其字形本身便是一部智慧的密码,破译出柔美、细腻、远、长四重深意——这正与美好教育、精致教育、终身教育和远景教育的精神不谋而合。

2024年他传承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宽教育”办学哲学,又从金文“宽”字中看到了学生,悟到了教育。在他眼中,“宽”字就是一位师者立于学堂,欣慰地看着身边的学子不断向四面八方舒展、延展、生长。

“我们教书育人的初心,正是期盼每一个孩子都能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向外探寻,拥有无限宽广的可能。”叶会乐说。

1

向宽而行,静待万木参天

“没有理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前进的路标和行为的指南。”在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叶会乐从未停止过对教育理念的探寻、确立与践行。他深知,这是学生成长的动力,也是学校发展的根基。

2004年,刚刚毕业的叶会乐放弃分配至普高任教的机会,投身职业教育,在瓯海职业中专扎根十六载。2020年6月,他跨界到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主持全新转型的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在此期间,受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宽教育”的启发,他结合自身思考与学校特质,借由古文字,凝练出了“曼教育”办学哲学。

生命中的伏笔,总在多年后回应。履职四年后,叶会乐调至瓯海区外国语学校。他以“宽教育”为基石,对“向宽而行”的内涵进行延展,构建了“择高而立、向宽而行、扬长而为”的人才培养体系。

“择高而立”,是树立高远的发展目标;“向宽而行”,是鼓励多元发展,不囿于单一路径;“扬长而为”,则是发扬自己的长处。“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在宽松的氛围、宽广的课程中,拥有宽容的个性、宽阔的思路、宽宏的智慧。”他说。

理念的贯彻,在于知行合一。

为拓宽学生的成长路径,学校去年成立了以“分层异步,扬长而施;靶向思考,教学相长”为核心理念的“榉园六院”,涵盖少年文学院、少年数学院、少年科学院、少年外语院、少年艺术院和少年体育院。课余时间,“六院”不仅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更邀请各界学术大咖走进校园,为学子们打开一扇扇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大门。为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开设超过200门兴趣课程,涵盖体育、艺术、科创等多个领域。

去年12月,在榉园图书馆南侧的“发现时光”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学生们在社团与兴趣课中完成的作品静静陈列,如同一片初绽的苗圃。叶会乐俯身倾听他们讲述创作的思路与过程。在他看来,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每一颗种子找到适合它的土壤,让其依循本性自在生长。

这片自由而丰饶的土壤,已在时光中结出硕果。一年以来,学生们在各类赛事与评选中屡创佳绩:徐烨均勇夺浙江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14~15岁组男子3000米冠军;郑郁纳的作品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李浚熙斩获首届“茅盾作文奖”中小学征文初中组副奖……每一份成绩,都是教育理念最动人的回响,见证着个体生命在广阔天地间寻得了属于自己的绽放。

2

适性培养,欢趣自成天地

一到下课时间,瓯外的每个角落——教室、走廊、过道、茶水间、AI运动区……瞬间被学生的身影与欢声笑语填满。

原来,从上学期开始,学校课间时间延长到了15分钟。为使这“一刻”的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更加有效,叶会乐提出“酷玩一刻”概念,发动学生自主开发游戏,鼓励班级自行安排项目,还适时发起全校性集体活动,结合“小眼镜”“小胖墩”防控行动,将课间真正归还学生。

传统游戏率先回归校园。学校在教室外精心设置了跳格子、萝卜蹲等多种游戏供学生课间放松,投壶、跳皮筋、下棋、抽木陀螺等游戏也深受学生喜爱。走廊上、过道间,各种各样的传统运动游戏被学生玩转。

与此同时,科技也为课间注入新动能。叶会乐引入AI智能设备,仅上河乡校区就安装了18套“AI运动吧”,涉及跳绳、跳远、开合跳、摸高、仰卧起坐等项目,其中AI跳绳项目最受孩子喜爱。“我一下课就来这里跳绳,最多能跳200多个。”学生林祥续说,大屏幕实时显示跳绳次数,还可以与同学进行比赛。

如今,学校的课间活动总是充满创意与活力,学校定期开展别开生面的“榉园定向”活动。老师们悄然在角落藏好“宝藏”,等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欢快地涌出教室,穿梭于廊间树下,兴致勃勃地投入探索。“只要走出教室,孩子们就有机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惊喜卡片,集齐拼图即可兑换奖品和积分。”叶会乐介绍道。

课间的15分钟,看似短暂,却意义深远。当学生们主动走出教室,投身于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欢笑,都不只是身体的锻炼与情绪的释放,更是对成长空间的积极拓展——片刻时光,由此变得宽广而无限。

叶会乐不仅重视课间活动,更加重视课程开发。在他的主持下,2024年瓯外迭代特色龙舟STEAM课程“龙舟印象、龙舟复刻、龙舟智造、龙舟文创、龙舟竞渡”教学板块,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将静态的龙舟文化知识转化为动态的亲身体验。

2024年10月学校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设立教育实践基地,开启了龙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学校成立龙舟队,通过层层筛选与严格考核,选拔优秀队员代表学校出征国家级赛事,展现瓯海学子的风采,先后获得2024年、2025年全国青少年龙舟锦标赛U12组比赛全国二等奖。

除了龙舟STEAM课程,瓯外“老物件中的科学原理”“四季·田园小农夫”两门课程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精品数字教育资源,《培养有创造力儿童:宽教育理念下“发现式学习”创新实践》入选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3

破界生长,育见万千可能

岩馆内,巨大的彩色岩壁被灯光照得发亮,空气里弥漫着镁粉的味道,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锁在速度岩壁上快速移动的身影。信号响起,少年们如闪电般在岩点间腾挪跳跃,“啪——”红色按钮被按下,计时器定格的成绩,就是他们通往国家少年攀岩预备队的入场券。

2025全国青少年攀岩公开赛暨2025攀岩国青队国少队预备队员选拔赛中,瓯外的葛优畅和孟子宸凭借优异成绩在千余人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少年攀岩队预备队员资格。这份荣耀的背后,正是叶会乐大力推行的“无边界体育”理念结出的硕果。

据介绍,“无边界体育”是以“家校社全域联动”为核心,打破传统体育教育的物理、时间、学科与主体边界,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响应、社区支撑”的无边界运动生态。

在此背景下,学校体育社团不仅项目多样,更实现了年级全覆盖。除了常规教学,社团还定期举办篮球赛、体育节等丰富的体育活动,邀请院士、家长走进校园,让运动成为一种快乐的常态。

在推广兴趣课程的过程中,叶会乐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一次在校门口,他遇见刚结束龙舟体验的学生,便笑着问:“划龙舟的体验感如何?”孩子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大声答道:“校长,像风一样!特别棒!”

叶会乐指出,学校还必须为特长学生铺设从普及到竞技、再到未来职业的成长通道。学生葛优畅、孟子宸正是在普及社团课程中显露出攀岩天赋,并确立了职业方向。为此,学校积极联动街道、行业及企业,为他们对接更好的训练资源。叶会乐也对他们寄予厚望:“期待在亚锦赛、奥运会的赛场上看到你们。”

此外,叶会乐还要求家庭和社区也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之中。学校与学生家庭携手打造“家庭有效运动圈”,让运动成为亲子的共同语言。同时,学校与周边街道、社区紧密合作,共建区域体育资源网。体育的活力,从校园蔓延至每一个家庭和社区的角落。

在体育之外,叶会乐同样将“无边界”的理念注入美育领域,构建起“环境浸润、全员参与、竞技升华”三位一体的美育新生态。学校打造“榉园美术馆”、开放走廊展陈空间,让校园成为可感可触的立体美育课堂;通过“校服创意走秀”等活动,激发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通过“艺术节人人赛”等机制,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依托“榉园少年艺术院”推动美育走向高质量阶段。

在“无边界”教育的滋养下,瓯外学子捷报频传。在2025年市田径运动会中,瓯外初中部、小学部都首次跻身市奖牌榜;三位同学在2024年第八届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分获冠、亚、季军;2025年上半年市中小学艺术节囊括市一等奖7项;2025年省学生美育成果展示活动(白名单赛事)收获4个省一等奖……这些体育与艺术领域的累累硕果,共同印证了“无边界”教育唤醒潜能、塑造全人的磅礴力量。

“好学”记者 夏忠信 实习生:朱晓倩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