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无人之境,打造成一座“天空之城”!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2 19:41
商标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一人一狗,

20年青春,

一个理想主义者扎根深山,

还好,他最终没被现实打垮。


来源:艺非凡(ID:efifan)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诺丁山。”

它代表着安逸与平淡,自由与宁静,

是藏在心灵最深处的归属地。

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

有一座属于阿布的若丁山。

这里没有街井的嘈杂喧闹,

没有世俗的百般纷扰;

只有漫山的惬意与静谧,浪漫与温情。

阿布说:

“我对它的定义是假设、期待、未知,

是可以在这做梦、造梦……”


01

若丁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海螺沟,距离磨西镇仅16公里。

这里有最真实的自然,有万物最美的姿态。

清晨,一缕缕日光刺破云层,倾洒于雪峰之上,逐渐融成一片金黄,日照金山,美仑美奂。


傍晚,夕阳映红了天边,森林弥漫着清香、雾气和回声,温暖又神秘。


夜幕中,温暖的小木屋亮起暖黄的灯光,顶着闪烁的星空,勾勒出一张张明信片上的画面。


暖春,冰雪消融,岭上杜鹃花开,含笑迎风;李子花染白树梢,留下一片洁白。


寒冬,天地一片苍茫,雪花漫天飞舞,似烟非烟,似雾非雾。


每个来到若丁山的人,抬眼低头之间皆被美景充斥,无不被惊艳,被折服。

这是畅享人生理想的旅行圣地,人们将它誉为——“天空之城”。

甚至郭碧婷、欧阳娜娜、黄宗泽等一大批明星,也曾前来一睹风光。


但在过去,除了当地人之外,知道若丁山的人寥寥无几。

或者也可以说,过去“若丁山”完全就不存在。

多年前,这还是一座没水没电不通路,野猪时常满山跑的野山。即便背靠贡嘎雪山,景色优美,但罕有人至。

当地人都叫它野猪凼。


从无人问津的野猪凼,到人人向往的若丁山,背后藏着一段长达二十年的历程。

这段历程,耗费了阿布的整个青春。

02

大多数现代浪漫故事的主人公,可能都有一个不错的家庭背景,一段曲折传奇的人生经历,抑或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才华。

阿布,则显得平凡许多。

他出生在若丁山附近的村子,村里人都叫他“陈二娃”。

小时候家境困窘,每天饭后,他就穿着破破烂烂的胶鞋去山上放牛。偶尔遇上牛儿听话,他就能枕着花香鸟鸣,在斜坡上躺到天黑。

那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14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和赚取学费,阿布和哥哥开始跟着父亲,给过河的游客抬滑竿。

高海拔加上负重,第一趟抬下来,他累得趴在地上吐。但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分到了15块钱,对于还是孩子的他来说,这是极大一笔收入。

就这样,阿布依旧咬着牙坚持,一抬就是4年。


少年慢慢长大,对于未来,也越来越迷茫惶恐。

此后的阿布,去过城市,在繁华闹市中兜兜转转;又听从内心的呼唤,选择回到山里。

他卖过烧烤,开过咖啡馆、酒吧,做过景区领队和向导……干的事不少,但萦绕在他心底的一个问题,却始终难以消散:

“如何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给家乡也带来一些变化?”


2008年,阿布拉着哥哥和朋友,准备在山里造一座屋子。

他想要改变一座山,让更多人愿意来到这里,感受自己家乡的景色和生活。

本钱只有3000块,是打工多年的积蓄。

山里没水没电也没路,建房子的材料只能人工扛上山,一天下来,肩膀上满是乌青。


尽管用尽全力,阿布也只建出了一个简陋的木屋:薄膜盖的屋顶,木头堆的墙壁,破破烂烂,四面漏风。

但对他来说,这是最美的“星空木屋”,这是一切梦的开始。


因为喜欢电影《诺丁山》,他把“诺”的言字旁去掉,给野猪凼重新取名为若丁山。

他要在这里,把幻想一点点变成现实。

03

从木屋动工的那一天起,嘲笑声就没断过,“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谁会来这种地方?”

破烂的屋子仿佛印证着人们的话语,但阿布毫不在意,他认定了要干这件事。

房子修好了,阿布觉得还应该再修一条路。

没钱买昂贵的施工材料,更没钱请施工队,他们硬是用手、用锄头刨出了一条窄窄的黄泥路。后来,阿布又借来了挖掘机推土,拓宽了路面,挖通了5公里的山路。

每逢雨季,黄泥路就会塌陷,只能反反复复地修补。


山上没有生活用水,最初,阿布只能背着50斤的水桶,一步一步爬向山顶。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找到水源。”

他和哥哥每天背着干粮,带着砍柴刀,在林子里四处穿梭。辛苦跋涉一个多月,好不容易找到水源,没想到很快就枯竭了。

一切只能从头开始,兄弟俩很快又再次出发。好在,经过苦苦寻觅,终于在几公里外找到了第二处水源。

当水通过管道流到山头的那一刻,阿布提着水管,听着里面呼呼呼的水流声,不自觉湿了眼眶。


随着水源问题的解决,山上的各项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

通过申请后,阿布不仅给山上通了电,还建立了信号基站,装上了WIFI。

更重要的是,他付出的一点一滴,让村民的想法也渐渐发生了转变。

2014年,46户村民以集体林地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到若丁山的打造计划之中。


阿布的梦,变成了整个村子的梦。

曾经人迹罕至的小山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破烂不堪的独栋小木屋,变成了精致错落的小屋群,阿布把它称之为“7号营地”。


再后来,2018年,原本泥泞不堪的黄泥路变成了直通山顶的水泥路。

“从一开始没有路,到能骑摩托车上山,再到汽车可以开到山顶,现在感觉若丁山和山下的世界连成一片了。”

在各项条件越来越完善后,来山上玩的游客从寥寥无几,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若丁山,终于真正被世人看见。


在阿布的带动下,村民们也开始把自家房子改造成了民宿或是商店,给家里增添一份收入。


一晃十年,若丁山已然是一副全新的模样。

为此,阿布想尽了各种办法,吃尽了各种的苦头,还背上了不小的负债。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觉得值得。

04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若丁山渐渐变成了户外达人、文艺爱好者和听故事的人的聚集地。

大多时间,阿布都住在山上。

他会亲自接待来访的客人,带着他们喂马放牛、种地种菜、生火做饭……


温暖阳光里,人们席地而坐,与远处的贡嘎雪山慵懒对视,笑而不语;

烂漫星空下,人们相互依偎,在温柔和静谧的包围中,低语呢喃。


闲暇时间,阿布会用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为了留念,也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美好。

他带着狗狗爬上山顶,迎着雪山的注视,荡上几个秋千;


削出一截杨柳枝,做成天然烤架,在木屋门前用柴火烤鸡;


晴天,把浴缸抬到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对着雪山泡个澡;


冰天雪地里,带着狗狗一起奔跑,时不时再扭上一段自创舞蹈。


“人间太市侩,不如山中作妖怪。”

阿布用自己的生活,诠释着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留下的那句简介。

05

从抬滑竿送游客上山到如今,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20年。

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躁动,在这里,时间仿若定格,只留下了最真实的自然与人性的纯真。


总有人问阿布,后悔么?二十年的青春都献给了一座山?

他的回答一直都是:“当然,从未。”


他的青春不仅未曾荒废,还在质疑中更为清醒,在磨难中愈发坚定,最终,将故事勾画成另一副模样。

是拂过星空木屋的风,是飘扬在七号营地上空的雪;

是若丁山的每一个傍晚与清晨……

注:文章素材源自于抖音@阿布。B站@若丁山阿布,经本人授权使用。

如果可以,请进入视频,点个关注


喜欢视频就点一下“赞”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