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踩过跪地父母 如此“感恩”为何让人不适?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2 18:43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本文转自:今晚报

  家长们跪成一排,学生们蒙住眼睛,轮流从父母的背上踩过。现场音乐煽情,有人高喊“走吧!走吧!”一位女生摘下眼罩后,发现刚刚踩过的是自己的父母,当场崩溃大哭。这不是什么行为艺术,而是发生在河南中牟县某中学的“感恩教育”一幕。

  事件引发争议后,校方发布声明,将这场闹剧简单归结为“细节考虑不周”,并对引发的“误解”表示歉意。然而,把如此严重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细节”,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恰恰暴露了某些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的误解。

  这场所谓的“感恩教育”,表面上是为了唤醒孩子的感恩之心,实际上却成了一场情感绑架的闹剧。让父母跪下,让孩子踩踏,这种通过制造强烈愧疚感来催生感恩的方式,已经背离了教育的本意。真正的感恩应该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升华,而不是让他们在愧疚中低下头颅。当感恩变成一种精神负担,它就已经变了味。

  这不禁让人想起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表演式感恩教育”——集体洗脚、当众下跪、催泪演讲。这些活动往往追求一时的戏剧效果,热衷于营造现场的哭声和尖叫,看似震撼,实则空洞,却忽略了感恩本该是细水长流的情感体验。教育成了表演,感恩成了作秀,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异化。

  这种“愧疚式教育”可能带来的是长期伤害,当感恩需要通过践踏至亲的尊严来实现,当爱意需要通过制造愧疚来传达,孩子心中留下的可能不是感激,而是长久的情感创伤。那位女生的泪水,不该被简单地解读为“感恩的眼泪”。那更可能是震惊、羞愧与心痛交织的情感冲击。被愧疚感绑架的孩子,往往活得自卑而压抑,难以建立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

  好的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不是靠一场精心设计的“情感大戏”来强制激发。真正的感恩,从来不需要如此轰轰烈烈,而是浸润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它可能只是孩子回家时的一句问候,是父母劳累时递上的一杯水。孩子主动分担家务,体谅父母辛苦,在平等交流中理解父母的不易。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远比一场戏剧化的表演更有教育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帮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任何以伤害自尊、践踏尊严为代价的教育方法,都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

  但愿这样的“感恩教育”不再重演,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尊重与理解中,学会真正意义上的感恩。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