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3种秸秆还田模式 秸秆腐熟期从4个月缩至20天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2 18:17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10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农科院获悉,通过“作物轮作秸秆高效还田及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我市最新集成3种秸秆还田模式,有效解决了当下秸秆还田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下一步将在全市进行推广。

近年来,由于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影响,还田成为了秸秆处理的主要措施。

▲9月12日,垫江县周嘉镇雨山村秸秆统一回收点,工人在整理秸秆半成品。特约摄影 龚长浩

“秸秆还田对培肥土壤、促进作物增产是十分有利的,它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市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王辰尘博士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农户在秸秆还田时还面临两大难题:

其一,秸秆自然腐解速度慢。目前秸秆自然腐熟需要3至4个月的时间,这对下茬作物种植带来很大影响。

其二,可能导致病虫害加重。比如,部分地块上茬作物病虫害比较严重,秸秆直接还田后,虫卵和病菌被连带翻入土壤,进而加重次年的病虫害。

正因如此,我市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秸秆无害化处理还田的技术集成。目前,已成功集成秸秆就地粉碎覆膜腐熟还田、秸秆-粪污混合翻埋还田、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新型矿物土壤剂固碳治酸3种模式,可满足不同种植户的需求。

其中,秸秆就地粉碎覆膜腐熟还田,是通过覆膜创造高温高湿环境,再搭配专用微生物菌剂,加速秸秆腐解,大幅缩短秸秆还田周期,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

秸秆-粪污混合翻埋还田则照顾到了兼具种植与养殖的农户,实现秸秆与粪污的协同处理。该模式通过秸秆与粪污的科学配比,在加快秸秆腐熟的同时,还能提高堆肥质量,为土壤提供更全面的养分。

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新型矿物土壤剂固碳治酸模式,主要针对酸化土壤等,是在秸秆粉碎翻埋基础上,通过添加新型矿物土壤调理剂,提升固碳治酸效果,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这些模式均是通过高温腐蚀和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让秸秆能够在20天左右完成腐熟,还能有效杀灭病原菌和虫卵,让秸秆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王辰尘说。

据介绍,根据前期试验结果,秸秆还田后的地块,化肥减量10%至30%,病虫害发生率降低50%,连续还田3年有机质提升0.2%至0.4%。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