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后,她离热爱的事业越来越远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2 15:18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今天讲个小故事,如果当事人看到,希望不要介意,理解我的惋惜。

我也想让更多朋友知道 钱与行动/热情/改变的关系,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不要信誓旦旦觉得现在自己离热爱的事业只差钱了,如果自己 一夜暴富,不会踩同样的坑,毕竟那种中彩票般的甜蜜的诱惑我们大部分人都没尝过,可能迷惑性真的很大。

不久前,我二胎出月子,去参加了一场读者自发组织的我的《自流量创业》的读书会。 很多新老朋友济济一堂,场域十分美好。

席间我见到了一位老学员,三年前上过我的私塾课,当时还在职场,为离职后做喜欢的事儿做准备,当时心理学这根斜杠浮出水面,她打算去学。

两年前约过我的微咨询,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她之前的公司上市了,一夜暴富的剧情在她身上上演,她想趁此打造IP,写初心文,我觉得也是个好时机,毕竟没有金钱顾虑后真正想做的事儿有感染力,用户也会更信任她的发心。

不过做什么选择也更多了,她之前喜欢的心理学已经学过一些,但逐渐没有兴趣,因为一夜暴富的事情对理财、职场、个人成长感兴趣起来。

那次咨询我没有给她明确指令,砍掉哪个,聚焦哪个,因为我觉得有钱了享受一段时间没有目的的学习,去体验,滋养自己也挺好的。 但是我给了明确的建议就是要输出、行动、验证。

因为我们要做成的事业不是完全一定是自己喜欢的,热爱是三个圈之一,还需要是擅长的、有市场需求的,而这是问专家也问不出来的。你只有发声(在公域做账号,或者私域做朋友圈,或者社群内分享……),才会有用户给你反馈,你自己来按下确定键。

不管你把哪根斜杠抽出来培养成长板,做成商业模式,都要去验证,看能否收到第一笔哪怕少点的钱,或者不收费至少有人愿意follow你,聆听你的思想,为后续推出产品矩阵做铺垫。

可是那次之后就没听到她的下文了。朋友圈也没动静。

她最近参加了我的新书共读营,认认真真写了好多笔记,可能对她有所触动。可是我发现她的问题、她的思考跟两年前没有太大变化,没有行动,还是停留在想的层面,并且想的层面给自己列出的选项更多了,更难选了,更内耗了。

我觉得十分可惜,主要在于三点:

1、老天给了她好运,因为曾经有梦想,给了她逐梦的盘缠,但她没有上路,有一天,这个好运可能被收回了去。能量是流动的,要把配得上这个钱财的能量散播出去。

2、一夜暴富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素材,有助于塑造自己的IP,一些互联网大厂的人曾经就靠着“放弃千万期权,他做了xx/去了xx“此类的标题获得很多关注,在关注量最大的时候去做了自己蓄谋已久要做的事儿,成功把关注引过去,有了第一批用户。而现在这件事过去两年多了主人公没啥动静,我觉得再提,反而不是励志故事,而要成反面素材了。

3、最可惜的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她说这几年没有经济压力,就任凭爱好去报课学习,下厨,打游戏,投资理财,读书……然而朋友圈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输出,只有自己知道,外界几乎不知道她在干嘛,也没有把思想传播出去吸粉,也没有做社交媒体账号,也没有付费用户,该验证的都没有验证。在这一点上,钱简直是逐梦路上的绊脚石。

以”寻找终极热爱“为幌子,给自己放了几年假。我想要是换一个人,勤快点,哪怕就是闭着眼抓阄,抓一件不讨厌的事情做起来,也不是现在的结果吧,至少影响了一些人,至少知道自己在哪个市场上行还是不行。

钱不是一切的入场券。在一个越来越以IP为名片,以你能给别人带来的价值论英雄的时代,你揣着很多钱甚至都进不了玩家圈子。 钱只是工具,用好它,靠近梦想,而用不好它反而被它迷惑,离梦想越来越远,离好的圈子也越来越远。

我想这并不是她理想的生活,她想到了剧情的开头,却没猜到剧情的发展

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是想让那些没有体验过一夜暴富,但把很多事儿都推到一夜暴富之后才去做的人,提前看看别人的剧本,不要把剧情想得那么美好。

以此为戒,有几点tips希望对你有用,也希望不要误解了我的书封面所写”把热爱运营成事业“的意思。

Tips 1:

人是多维的,有很多爱好是很正常的,不是硬要把它砍掉只剩一个。

最好把符合三个圈(热爱、擅长、市场需求)交集的点找出来,当这么一求交集,其实选项并不多,比如你喜欢10样东西,一求交集,其实真正能推上市场成为一个商业模式存在的可能就一两件事。

Tips 2:

没有被运营成事业的热爱,并非没有用。它可以成为你IP的副线,让你更具差异化、人情味儿。

比如我喜欢田园、旅行,在这两项爱好上也做出过一些成绩,算是朋友圈达人,小KOL,并不是泛泛的路人甲乙丙的喜欢。但他们不是我的主线,我拿来赚钱的还是”运营顾问/创业教练/运营 讲师“ 的身份, 但是它们让我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 运营顾问 ,所以江湖人称”运营届李子柒“ ,很容易有辨识度, 让那些 不知道怎么选运营顾问或 老师的人 可以 通过这些感觉到我可能更对味,更有趣。

不是苦哈哈的运营 ,而是把生活运营得很好的运营人。

Tips 3:

如果你的热爱不明确,与其苦思冥想,不如更侧重去想擅长与市场需求的交集。

也就是说,三个圈的交集如果求而不得,那就先满足另两个。我就是这样。我离开阿里那会儿,是绝对不热爱运营的,也不打算继续做它。但是走了一圈后,我发现运营是我擅长且有市场需求的,我就先做着了。通过服务那些有梦想的创业公司和年轻人,我得到了正反馈,我感受到了价值,所以我热爱了。

更进一步的,我发现我热爱的是教育,成年人的创新教育,运营+教育是我独一无二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夹角,我靠它赚到了第一桶金。

Tips 4:

人生是动态的,可以分成多段来过的,不必想清楚了终极热爱才行动。

年纪轻轻,没有太多经历,怎么能想到终极热爱呢? 允许自己经历一波一波的热爱并形成闭环,赚到当下的钱,得到正反馈,再继续加满油上路,不好吗?人生多精彩,多丰富呀!

比如我现在做的是针对成年人的运营创新教育,未来我可能做针对青少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因为我的两个孩子即将长大,我的学员也会有孩子需要,产品可能自然就长出来了),我觉得底层的运营和教育的东西是不变的,只不过到时候针对我服务的人群重新设计下产品。

我是非常敞开去迎接变化的,我并不想靠一件事赚一辈子的钱,那多无聊。 如果那样,我辞职出来自己干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想多些体验,随心由己吗?

Tips 5:

最重要的是,不要浪费时间!

如果你找到了笃定的热爱,赶快去学习它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形象设计、咖啡、占卜、整理、芳疗、生涯规划……最近我们社群里很多同学发展小而美的爱好。然后不是学完专业知识就可以投入市场的,还要学习运营,运营+专业知识,降本增效,走遍天下无敌,干啥都能吃上饭。

如果你没有找到笃定的热爱,可以先放放专业知识,去学通用的运营知识。现在不管你做什么,总归是要用到私域、社群、朋友圈、IP打造、产品矩阵、产品宣传物料、关键人营销等等运营手段的。你可以先拿一个不讨厌且能很快形成见成效的事情的来练手,把学到的运营知识在它上面走一遭,应用一下。不管长期做不做这个,这个练习是有必要的。

我相信,在终极热爱来敲门之前,你需要训练自己把不喜欢的事儿也做好。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迎接到终极使命。

因为即便是终极使命降临于你,在显化的过程中也有无数的挫折,不完全是自己想要做的。耐心和韧性要有的。不要什么都用不喜欢作为借口。

想到一个通俗的例子,就像在遇到真爱之前,你不可能就不谈恋爱了,你肯定要找些看得过去的人来练手,以便你在遇到真爱时是游刃有余的,能拿下的。 最错误的就是在最青春、学习能力最强、沉没成本还不算高的时候闲着。

而真爱即便有天来临了,拿下了,也不是从此就王 子公主童话爱情了,还是 会有各种挫折磨难,这时候会用到你当时练手时锻炼到的技能与心性。 要是一个傻 白甜一点实战经验都没有就遇到真爱,最后心态崩的可能性反而很大。

最后,我写这篇之前没有跟当事人沟通心路历程,如果亲觉得愿意坦诚分享更多,欢迎约我连麦,通过视频号直播与更多同学探讨。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