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塔“马力全开”:直击章丘雨中24小时夺粮流水线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2 11:17
业财融合服务中心 - 运营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志坤 见习记者 鲁畅

10月10日,章丘。细雨濛濛中,走进济南中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厂房,高耸的烘干塔蒸腾着白雾般的热气。管状的输送设备在不同车间之间交织运转,脱粒机与热风机持续轰鸣——抢收以来,这里几乎每天都在“开足马力”与秋雨天气赛跑。

济南中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烘干塔

“今年雨水偏多,粮食水分普遍偏高,且含水量不均,很容易引发霉变。”烘干部负责人杨靓杰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介绍,为第一时间满足农户需求,中发农业制定了“按含水量统筹”的烘干策略,优先处理水分高、易变质的粮食,同时为农户亟待烘干的粮食开辟绿色通道。

自9月28日抢收高峰启动至今,这座烘干中心已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转。“人歇,机器不歇”,日烘干量稳定在600余吨,服务覆盖周边小辛庄等5万亩农田。杨靓杰告诉记者,截至10月10日,累计烘干粮食已超过8000吨。

高效处理的背后,是一条紧密协作的自动化流水线。杨靓杰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展示了该作业线:运抵的潮粮首先通过清选筛去除杂质,随后进入脱粒机处理;脱粒后的籽粒由传送带直接输送至烘干塔,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4%的标准阈值后,再度经输送设备“接力”送入粮仓。

运输玉米粒的传送带正在作业

整条流程中,工人的定时巡检与设备的自动化运转无缝衔接,确保每一粒粮食快速流转。

而在阴雨环境下,“脱粒”环节曾是影响整体效率的关键卡点。中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赵建鹏指出,这正是当前系统性保障中的“核心矛盾”。

“雨水天气里,玉米含水量高,堆放在户外极易被反复浸泡,导致无法机械脱粒。”为此,企业迅速调配1号与3号仓的部分空间作为“缓冲带”,通过“先存放、后脱粒”的方式,切断了雨天对后续烘干作业的影响。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9日,全省秋粮已收3627万亩,约占55%,其中玉米已收3378.7万亩,约占57.8%,累计上阵玉米联合收割机11.25万台,完成玉米机收2984万亩。

赵建鹏身旁的粮仓内,已烘干的玉米粒正从输送口倾泻而下,堆积成一座金色的小山。不仅是自动化流水线的成效注脚,更是山东秋粮在雨幕中“抢粮”的鲜活见证。

目前,济南中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三座粮仓占地约10.4亩,总存储能力达25000吨。从接收到烘干再到仓储,高效衔接的接力作业,继续在与秋雨的赛跑中争分夺秒。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