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翰墨:王进玉书法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1 06:05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王进玉,安徽宿州人,现居北京,知名青年学者、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专委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新水墨专委会(新水墨画院)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报》《中国美术报》、新浪网等专栏评论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评论集《发现》《让评论家说话》、诗文集《爱在继续》《母亲花》、书法集《王进玉自作诗词书法》等多部。大量评论文章被众多媒体刊登转载,引发业内强烈反响和讨论,并多次入选全国多地高中试卷及相关教辅资料、年度优秀评论等。

学术理论、文艺评论方面:已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评论文章三百余篇。明确提出文艺批评的“大批评”概念、艺术创作要有“系列观”、艺术家应该“人艺合一”、不应止于“雅俗共赏”,并主张“艺术评判需置身特定语境”“学术评判也要与时俱进”“良好的批评生态需要共同构建”“用发展的眼光看传统”“让作品说话”等,同时旗帜鲜明地指出文艺评论的“轻评重论”“轻技重道”“空头理论家”等诸多不良现象,尤其对当下文艺界“轻视问题,空谈标准”的恶劣之风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和批判,对书画家“轻文重墨”“文墨分离”“墨守成规”“排斥创新”“套路创作”等错误的创作观也给予了必要提醒和及时纠正,获得了学界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艺术创作尤其是书法创作方面:五体兼能,尤以行书、草书见长,笔墨沉着雄健,有厚度、有动感、有气势。书作雄媚纵放而不逾矩,满纸狼藉而法度森然。曾举办个人自作诗词书法展。其作品曾受邀参加亚洲艺术博览会、全国书法篆刻作品交流展等活动,并被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新水墨画院、北京聚砚斋以及泰国中华文化促进会、泰国国家博物馆等众多机构和个人收藏。


王进玉书法,34.5cm x138cm,2016年作


王进玉书法,34.5cm x138cm,2018年作


王进玉书法,34.5cm x138cm,2019年作


王进玉书法,34.5cm x138cm,2018年作


王进玉书法,34.5cm x138cm,2018年作


王进玉书法,69cm x138cm,2017年作


王进玉书法,69cm x138cm,2018年作


王进玉书法,69cm x138cm,2018年作


王进玉书法,69cm×46cm,2018年作

梁晓声(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进玉很正直,有抱负,有担当,有才能,这在他的诗词、文章,以及他的书法作品里都能看得出来。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余德泉(著名学者、中南大学教授):进玉是一位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他的旧体诗词写得很规范,且格调不俗。他的书法路子走得正,不与流行书风者同道,实属难得。

谢吉昌(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王进玉先生的作品以行草书为主,其书作雄媚纵放而不逾矩,满纸狼藉而法度森然。其书法如行云流水,文静中透着雅气,流露出有浓浓的书卷味。作品取法传统古帖,得传统笔法,清新自然,洒脱劲健,境界高远。其书法是由传统而来,取法高古又富有新意,不激不厉、不温不火,雅致温润,率真随意,同时也含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语言。

冯光永(书法家、记者):仔细品读了进玉先生的诗词和书法作品,感觉先生才情过人,佩服至极!先生的诗词,无论格律还是诗意均充分显示出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善于观察事物且有感而发的世人气质。先生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转移多师,或二王,或王铎,很有个性风采。

孔祥宇(兰亭奖获得者、中国书协会员):品读王进玉先生的作品,用笔灵动率意,墨色多变,这是他对经典书法元素进行开掘、提炼和充分整合的结果。既有对传统的坚守,又有时代的创新,真正实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审美结合。章法整体和谐,变化而又统一,具有很强的形式美。行草书贵在用笔、用墨。观王进玉先生的墨色,恰为适中,用墨干净爽落,墨色伴随书写过程展开,随同点画、字型、章法变化而变化,并参与到整体节奏感的表现中,浓淡干湿能够随心所欲,使作品有很强的音乐效果。给观者的感觉是新意迭出,厚重中无板滞之迹,秀逸中无拗戾矜张之气,有着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整理/董倩)

责任编辑:韩璐(EN053)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