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苏州 | 像植物一样生活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11 00:35
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 - 运营部

植物长期以来被视为缺乏主体性与智能的生命形式,传统的分类学与进化论加剧了这种偏见。当代植物研究揭示植物具有主动塑造环境、建立分布式智能网络和跨物种交流的能力,推动了哲学领域的“植物转向”。

埃马努埃莱·科恰的植物哲学以光合作用为核心,将植物视为大气和地质的积极建构者,提出“混合体”的概念,重新定义了生命体与环境介质的动态关系,并强调生命始终处于流体环境的沉浸状态。

此外,科恰从植物视角批判了盖娅理论所蕴含的封闭系统观点,指出地球仅是宇宙流体的局部聚集态,呼吁哲学重返宇宙论视野。近年来,通过策展实践,科恰将其理论持续转化为公共事件,激发公众对非人类生命及共生世界的感知与反思。

9月20日14点,《植物生命》译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傅小敏,苏州大学哲学系讲师、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成家桢,将于上海三联苏州平江路店与大家共享哲学的魅力。

活动主题

像植物一样生活

——《植物生命》新书分享会

主讲人

傅小敏

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造型艺术系,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国内外美术馆、拍卖行、画廊等机构,目前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的理论研究和策展实践。著有随笔集《巡礼之年:从巴黎出发》(2024),译有《植物生命:混合体的形而上学》(2025)。其评论文章发表于《艺术世界 ArtReview》、《艺术当代》、《LEAP》、《三联·爱乐》等刊物。近期策展包括“万物流溢之地:汪娜个展”(2025,北京伯年艺术空间)、“家庭褶皱:韩亚群个展”(2024,Ovary)、“林中散步:苏家喜个展”(2024,Ofoto&Anart)、“偷窃时间”群展(2023,北京拾院)等。

成家桢

江苏苏州人,1994年生,复旦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哲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哲学系讲师,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学哲学,法国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教授课程有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哲学前沿理论,哲学专业英语。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新兴科技伦理治理研究丛书编委,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核心骨干。主持有考夫曼《秩序的起源》(将出)等翻译工作,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有数篇论文,并为《澎湃新闻》、西岸美术馆、里森画廊等机构撰写多篇当代艺术评论。

活动时间

9月20日(周六) 14:00-16:00

活动地点

苏州·上海三联书店苏州平江路店

3F会议室(大儒巷40号)

线下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与

线上直播


植物生命:混合体的形而上学

作者:[意] 埃马努埃莱·科恰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民说

作者简介:

埃马努埃莱·科恰(Emanuele Coccia),意大利哲学家,现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时尚与生态学,著有《蜕变》《感性生命》。

内容简介:

我们很少谈论植物,也忘记了它们的名字。哲学总是忽视它们,甚至生物学也认为它们是生命之树的简单装饰。然而,植物赋予地球生命:它们创造了环绕我们的大气层,它们是我们赖以维生的氧气的源头。

植物体现了生命所能与世界建立的最为密切和基本的联系。从叶、根和花的视角来看,世界不是一种简单的物的集合,或包含一切的普遍空间,而是总体的大气、气候,是一种真正的混合形而上学之所在。

不同于讨论自然和宇宙的思想惯例,科恰将无限小与无限大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阐释了植物的哲学意涵,进而重新定义了人类在生命领域中的位置。

- End -


成为更好的人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