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拥有上千亿美元,每天骑马、赏画、开慈善派对的女人,不但自己享受生活,还能让人类受益。
此女子就是沃尔玛家族唯一的女儿,全球最富女性之一的爱丽丝·沃尔顿。
别人眼里的她,活成了许多人梦里的样子:不上班、不生孩子、随心花钱,钱还越来越多。
但如果你以为她的生活一路顺风,那就大错特错了,她的人生比任何剧情都精彩。
1950年,爱丽丝出生在阿肯色州一个普通家庭。
那时她的父亲山姆·沃尔顿只是一家小杂货店老板,谁也没想到,这家小店后来会成为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
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爱丽丝从小被宠爱,她的父亲常说,她最像自己,特立独行。
小小年纪时,爱丽丝·沃尔顿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0岁时,爱丽丝·沃尔顿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一幅毕加索的《蓝色裸体》复制品。
这份对艺术的痴迷,也埋下了她日后慈善和文化投资的伏笔。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沃尔玛做采购员,但很快发现自己并不擅长生意。
于是她尝试创业,开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但均以失败告终。
从商业上来讲,她几乎没有继承父亲的那份敏锐。
而且,她的感情生活也充满波折,第一段婚姻遭遇家暴,第二段婚姻因性格不合分手。
此后,她再未结婚,膝下无子。
年轻时的爱丽丝,也曾经迷失自我,酗酒、飙车,甚至酒驾致人死亡。
媒体称她为“败家女”,家族也因她一度颜面扫地。
1992年,父亲去世,爱丽丝继承了巨额财富,也迎来了自我觉醒的契机。
她搬回得克萨斯牧场,每天与马为伴,重拾童年的艺术热爱,并把财富投入到慈善与文化事业。
2011年,她斥资10亿美元在本顿维尔建造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悬挂于溪流之上,收藏毕加索、安迪·沃霍尔等大师作品。
更令人钦佩的是,她坚持免费开放,让普通人也能欣赏艺术。
孩子们写信告诉她:“我以为博物馆只给富人看。”这让她追加8亿美元扩展展览,如今已成为美国重要文化地标。
除了艺术,她的慈善范围广泛。
1994年捐资7950万美元扩建家乡机场,2002年向阿肯色大学捐3亿美元,创下美国公立大学单笔捐赠纪录。
2025年,她新建的医学院直接免除学费,只为培养扎根社区的医生。
她说,这是因为自己经历过二十多次手术,深知普通人承担医疗费用的艰难。
有人会问,这么烧钱,钱从哪来?答案是,她手握沃尔玛约10%的股份。
沃尔玛每年的营收庞大,即便在中国市场仅2000-2010年间的189家门店,就贡献了集团12%的营收。
2024年股价上涨后,她再次成为全球女首富,身家891亿美元,比第三名高出150亿美元。
但与财富相比,爱丽丝更重视价值的创造。
她不管理家族生意,也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让资产服务于社会。
站在医学院前,她说:“我的责任是让资产创造价值。”这份朴素却坚定的理念,让她的财富转化为社会影响力。
今天的爱丽丝,在德州牧场过着简单却充实的生活。
每天与马为伴,偶尔参加赛马比赛,纽约公园大道有套52扇窗的豪宅,但她更爱乡间宁静。
她坦言,人生充满错误,但正是这些曲折,让她从一度丧失方向的“败家女”,变成用财富造福社会的典范。
她的人生告诉我们,财富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名声不是幸福的源泉,而是责任的放大器,自由和选择权,比金钱更珍贵。
爱丽丝没有按常规生活,也没有被社会期待绑架,而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路径,让财富服务于理想与社会。
从迷失到觉醒,从败家女到慈善家,爱丽丝·沃尔顿的人生是一条曲折却辉煌的道路。
她证明了,即便拥有巨额财富,也必须承担责任,即便生活充满错误,也能选择改变。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她的人生提供了一种思考: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你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你如何使用手中的资源,让人生和世界都变得更有价值。
来源:砍柴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