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携程发布《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这个假期,长途旅行与深度体验是旅游市场的主要趋势,其中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重庆旅游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9%。订单增长的背后,反映了旅客对旅行意义的理解正不断深化——从热门到小众,从观光到沉浸,从规划路线转向表达情绪,中国游客的消费选择,正越来越清晰地体现“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这一价值认同。
该报告显示,在目的地选择上,长线深度游增长趋势明显。北京、成都、上海、西安、重庆、武汉、广州、青岛、南京和杭州等地上榜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Top10。其中,重庆的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9%,主要客源地为成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与此同时,不少小城凭借独特魅力成功“出圈”。如,湖北恩施包车游订单增长3倍;山西运城包车游订单增长57%;还有因“鸡排哥”更加火热的景德镇,整体旅游订单量增长近40%。
在玩法上,这个假期,放弃赶行程、拒绝疲惫感、拥抱低能耗的“窝囊式旅游”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无论是电梯上山、滑梯下山,还是缓降型蹦极或酒店躺平,都是松弛型旅客的“舒适区”。在台州神仙居、莽山五指峰、宁波象山灵岩等景区,配备了电梯或索道等助力游客轻松上山的设备,假期期间其门票订单同比增幅在20%至100%不等。
还有一批秉持“省更多的力、看更多的风景”理念的旅客,纷纷选择“司机+导游”包车游。在国内,北京包车游假期订单同比增长75%,四川阿坝等风景胜地包车订单增长翻倍;在国外,包车游的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0%,其中日本市场的订单量增长180%。此外,取代传统“到此一游”式观光的还有环岛骑行、非遗体验、夜游演艺、城市解谜打卡等体验式玩法,游客对于行程的期待不再停留在景点本身,而转向内容与情绪的满足。
在出行上,这个假期“分段式”错峰出行受到欢迎,许多游客通过拼假的方式,选择在9月25日至30日提前出发,或在节中,甚至节后开启旅程。作为一种理性的选择,“分段式”错峰出行可以有效疏解行业在高峰期的承载压力,优化资源配置,也能缓解旅游消费者的痛点。比如,9月25日-30日期间,国内多地酒店花费可节省20%。
“夜游”是长假游中的一个新亮点,在携程上的搜索热度环比增幅超200%。其中,无人机烟花秀等视觉盛宴颇为“出圈”,重庆欢乐谷等景区热度增长超30%。全国举办的300多场大型灯光秀,也进一步巩固了夜游作为目的地吸引力关键要素的地位。
在出境游方面,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凭借距离近、签证政策便利等优势,成为中国游客首选。赴欧洲深度游也备受青睐,其中冰岛、挪威等地出境订单增幅同比翻倍,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地增幅约为70%。
在入境游方面,随着中国对多国免签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韩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成为假期入境游的热门客源国,入境游市场表现亮眼。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这个假期反映出旅游消费的核心转向“体验”,旅客不局限于“到达”目的地,而是渴望“融入”。这种由表及里的需求变迁,正是中国旅游市场日趋成熟的有力证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