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披“绿”焕“新”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9 08:50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潘许

9月28日正午,烈日下,沙漠的风干燥炽热,一师十四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护林队的队员们,沿着滴灌带缓步前行,不时弯下腰查看梭梭冒出的新芽。远处,抽水泵发出低沉的轰鸣,经过处理的水顺着管网缓缓渗入沙地,给荒漠注入新的活力。

“这几天我们正在给沙漠绿植浇水,让它们‘喝饱’,长得健健康康。”十四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护林队队长顾天鹰笑着说。放眼望去,连绵的沙丘间泛起一片片青翠,仿佛在荒凉大地上铺展开一幅生态画卷。

一师阿拉尔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昔日寸草难生的荒漠不断披上新绿。如今,一道道坚实的绿色屏障,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巍然筑起。

走进一师阿拉尔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十四团段,大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植被映入眼帘,这里总面积达5000亩,主要种植梭梭和白刺。自2023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十四团在悉心保护原有胡杨林的基础上,对零散沙丘进行平整,分区域栽种梭梭。不到两年时间,这些梭梭已成为固沙的“利器”,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以前这里只要刮风沙,就会漫天灰尘,能见度极差。经过治理,风沙起不来了,空中扬的灰尘也少多了。”顾天鹰说。

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干旱缺水一直是植绿的“拦路虎”。为打破这一困境,团场另辟蹊径,将农田排出的盐碱水,通过泵房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再输送到滴灌带中,让这些曾经的“废水”成为沙漠植被赖以成活的生命之水。

去年,该团又借助国家水土保持项目,在大片沙丘中栽种红柳。红柳发达的根系牢牢抓住沙丘,不仅固沙效果显著,更悄然改变着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今年,沙丘间长出了嫩绿的风滚草,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家园。

“现在我们这里的黄羊、马鹿、狐狸多了起来。”顾天鹰欣喜地发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野生动物的回归。

从2021年开始,随着国家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的深入实施,一师阿拉尔市防沙治沙工作驶入“快车道”,每年以近2万亩的速度全力推进。目前,在十四团、十一团等区域开展防沙治沙面积超过6万亩,主要种植梭梭、白刺等耐旱灌木。

一师阿拉尔市还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探索防沙治沙新路径,力争在“点绿”沙漠的同时,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