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坚守讲台,她用儿歌教汉字,孩子从不爱学到自信满满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8 22:43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张林峰站在三尺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块黑板擦,笑着对孩子们说:“今天咱们来学个新字,‘休’,谁能猜猜它长啥样?”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争着举手。这位石首市的小学语文老师,用24年的时间,把枯燥的课堂变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宝藏地”。她用简单又有趣的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也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温暖。

张老师教汉字有个绝招——自编“汉字儿歌”。比如,她教“休”字时,会说:“人靠树木旁,休息好时光。”孩子们一听就乐,跟着哼起来,记字变得像玩游戏一样简单。她还教“河”字:“三点水是小河,河边有个可娃娃。”这些儿歌不仅好记,还让孩子们觉得学汉字像听故事。她的课堂从不冷清,总能听到笑声和孩子们的小讨论。

有个叫苏琪的学生,过去识字特别费劲,常常低着头不敢说话。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放学后,她都会留下来陪苏琪,一个字一个字地教,还鼓励他用新学的字写小故事。慢慢地,苏琪不仅能认字,还能编出自己的小故事,整个人都自信了不少。张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得帮他们找到。”

张林峰还特别重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她自掏腰包在教室建了个图书角,买了《没头脑和不高兴》《小猪唏哩呼噜》这样的儿童书。怕孩子们觉得读书没意思,她搞了个“阅读积分制”,读一本书得一分,攒够积分能换小礼物。每个月,她还组织故事分享会,让孩子们演书里的角色。渐渐地,课间跑来跑去打闹的孩子少了,围在图书角看书的孩子多了。家长们都说:“孩子现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书看,变化真大。”

对张老师来说,每个孩子都像自己的家人。她尤其关心那些留守儿童,比如小男孩吴浩轩。吴浩轩性格内向,平时话很少。张老师每天早上给他带个鸡蛋,课间陪他玩游戏,放学后还送他一段路。她还常跟吴浩轩的家长打电话,聊孩子的变化。时间一长,吴浩轩开始主动跟同学聊天,笑容也多了起来。期末时,他还被评为了“进步之星”,高兴得拉着张老师的手不肯放。

遇到调皮的孩子,张老师也有自己的办法。班里有个叫徐子乔的男孩,爱搞恶作剧,有次还藏了同学的文具盒。张老师没急着责骂,而是拉着他聊:“你想想,如果你的东西被藏了,你会咋想?”她还发现徐子乔画画特别有天赋,就鼓励他在班里画黑板报。后来,徐子乔不仅改掉了坏习惯,还成了班里的“绘画小能手”,经常帮同学画画,成了大家的小明星。

张林峰教书24年,带过的学生数不清,但她对每个孩子都用心。她说:“教书不只是教知识,更是教孩子怎么做人。”她不仅自己教得好,还带着年轻老师一起进步。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常组织大家一起备课、听课,还手把手教新老师怎么上课。在她的帮助下,年轻老师小李进步飞快,还在校级教学比赛中拿了一等奖。小李说:“张老师就像大姐姐,教我怎么把课讲得生动。”

她的故事还没结束。未来,她还会继续站在讲台上,用她的方式,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找到自信。你觉得,这样的老师,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想要遇到的?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