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打顶摘心增产还是减产?老农看准时机豆荚多一倍!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8 19:48
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CBD - 市场部

“蚕豆不打顶,白忙一整季。”这句老话可不是唬人的。最近,在农业科技圈里,关于蚕豆打顶摘心到底是增产还是减产的话题,再次引起了热议。不少老农凭着多年经验坚信:只要时机抓得准,豆荚数量能翻倍!

而最新的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传统农艺的现代价值。

为啥要跟蚕豆过不去,非要掐它的头?

蚕豆有个“坏习惯”——它属于无限生长型植物,顶端优势特别强。意思就是,它会一个劲儿地往上长,养分都往顶端跑,即使中下部的豆荚坐住了,营养也会优先供给顶端的生长。

结果就是,蚕豆开的花很多,但结的荚却不多,产量自然上不去。

打顶摘心,就是要把这个“坏习惯”改掉。当你掐掉主茎顶端后,蚕豆的顶端优势就被打破了,原本要往顶端跑的养分,就会转而流向侧枝和豆荚。这样一做,蚕豆的结荚率就会提高,豆粒也更加饱满。

增产还是减产?关键就在时机!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打顶摘心到底是增产还是减产呢?答案完全取决于操作的时机。

摘心过早,会导致植株矮小,影响正常生长;摘心过晚,则起不到增产作用,还可能造成后期早衰。

那么,什么时候最合适呢?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的栽培技术规程,最佳的摘心时间是在初花期,也就是主茎现蕾、开花初期,株高大约在40-50厘米时。

有经验的老农则总结出了一套更直观的方法:当全田蚕豆有80%以上的主茎出现10层左右的花,下部已经开始开花结荚,中部处于盛花期时,就是打顶的黄金时刻。

这时候摘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养分转向生殖生长,让豆荚又多又饱满。

老农的秘诀:把握时机,豆荚翻番

老农们常说:“打顶打得好,豆荚挂满枝。”他们之所以能够通过打顶实现豆荚数量翻倍,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了那个“不早不晚”的时机。

打顶时,要选择晴天进行,避开雨天和早晨有露水的时候,这样可以防止伤口感染病菌。操作时,只需摘除主茎顶端2-3厘米的嫩梢即可。

有经验的农人会掌握“打小顶、不打大顶”的原则,打掉的顶尖可以带蕾,但不能带花。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蚕豆都需要打顶。如果土壤贫瘠、缺水,蚕豆长得本来就弱,那就不要再打顶了。

科技赋能:打顶新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甚至出现了可以替代人工打顶的新方法。2025年在青海西宁市湟中区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在蚕豆开花至4-5层、6-7层和8-9层时各喷施1次多效唑(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能有效控制株高,还能增产8%,甚至比人工打顶还多增产3.4%。

这项研究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新思路,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

打顶后的管理不容忽视

打完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摘心后的管理同样重要:

摘心后可以追施一次速效氮肥,配合磷钾肥,促进侧枝生长。要保持田间湿润但不积水,特别是在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

摘心后植株容易引发蚜虫、豆象、锈病等病虫害,需要及时喷药预防。

结语

蚕豆打顶摘心,这项看似简单的传统农艺,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它不是简单的“掐头去尾”,而是一种精准的植株调控技术。

只要你准确把握那个关键时机,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做好后续管理,那么“豆荚多一倍”将不再是夸张的说法,而是实实在在的丰收喜悦。

记住老农们的经验之谈,把握好蚕豆打顶的“火候”,让你的蚕豆地从“只见叶子不见豆”变成“豆荚挂满枝”!

你是否也在种植蚕豆?不妨试试看,把握好时机,给蚕豆打个顶,说不定今年秋天就能收获惊喜!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