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茨城堡的幽灵很早就在《哈利·波特》电影中出现了,但电影却没有详细解释它们是如何出现在那里,或到底来自何处。在书中,关于幽灵的信息则要丰富得多——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
比如:麻瓜是否能看到霍格沃茨的幽灵?或者更有趣的是,麻瓜的灵魂是否能像“差点没有头”的尼克一样,在现实世界中逗留徘徊?虽然《哈利·波特》系列没有提供这些答案,但原作者在某些资料中却提供了很多线索。
在《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城堡有无数的幽灵出没,哈利在学校的那几年,他与其中许多幽灵互动过。最熟悉的莫过于“差点没头”的尼克,他在格兰芬多塔中经常“出没”。然而,作为英国最充满灵魂活力的地方,霍格沃茨充满了迷失幽灵的历史,包括一些令人伤感的故事。然而,由于有如此多的逝者能够留在活人世界,《哈利·波特》的幽灵似乎削弱了死亡的概念——但这些灵魂的真相却揭示,许多巫师都不会选择这样的存在方式。
只有巫师才能成为幽灵
关于这一点,《哈利·波特》系列本身从没有明确回答过,但《魔法世界》网站揭示了这一点。麻瓜们的灵魂和实体形态的运作方式有所不同,他们死后不会有这个选项。因此,按照这个设定,不仅是霍格沃茨的幽灵都曾是前巫师,而且全世界的幽灵也都是如此。
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麻瓜也无法看到幽灵。与摄魂妖、食死徒和其他魔法生物一样,这些透明立体的形象只能被拥有魔法的人,或具有魔法血统的人(因为哑炮也可以)看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麻瓜就不能看到幽灵造成的后果,如果一个幽灵干扰了现实世界,那么即使是麻瓜也可能发现造成的影响。相关资料显示,如果一个麻瓜声称能够看到或与幽灵互动,那么他们要么在撒谎,要么他就是一个巫师。
因执着世间而变成幽灵
这点《魔法世界》网站也有所揭示,如果巫师们对生活有一种过于执着的依恋,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灵魂在活人世界中留下印记。这就是为什么“差点没有头”的尼克会成为霍格沃茨的幽灵,他的野心使他无法进入来世。
他曾是15世纪亨利七世宫廷的一员,但因为他在用魔法来为格里夫女士矫正牙齿时,不小心让她长上了象牙,所有被处以了绞刑。这个悲剧,以及他漫长而拙劣的死刑过程,使尼克的愿望从追求名望转移到了在死后加入无头猎人的愿望上。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胖修士身上,赫奇帕奇的胖修士曾是一名神职人员,因为他能够通过用“生病”的方式,加上魔法来治愈天花,因此被人怀疑使用巫术而被处决,由于从未当上主教,他对此深感懊悔,因此成为了幽灵。
灰女士,也就是海伦娜·拉文克劳,因为窃取了母亲的头饰而感到内疚和羞愧,所以在被杀后成为了幽灵;而血腥男爵则因为他在愤怒中杀害了海伦娜而在世界中逗留,以此来赎罪。
总之,每个霍格沃茨的幽灵都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可以假设,与“差点没头”的尼克一样,他们都后悔没有继续走向来世。
幽灵的人生经历很有限
由于对生活的特定方面产生执着,导致巫师成为幽灵,所以另一角度来看,他们无法在精神或情感上成长。当然,就像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一书中看到的,当哈利参加尼克的忌日聚会时,可以得知,幽灵不能吃食物,也不能体验与爱人身体接触的温暖。然而,糟糕的情况远不止如此。幽灵一般只能束缚在使他们留在活人世界的目标、想法或懊悔。
这意味着,《哈利·波特》中的幽灵无法在智力或情感上继续成长。他们可以认识新人,比如入学的霍格沃茨学生,他们也可以进行交谈。但是,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可能很困难,因为他们可能只会谈论占据他们心灵的事物。
差点没头的尼克谈论他渴望加入无头猎人的愿望,宾斯教授只会滔滔不绝地谈论魔法史,血腥男爵则因为悔恨而呻吟,而灰女士则固执于对母亲的嫉妒。总之,他们都不是更多意义上的存在。
《哈利波特》中为何没人成为幽灵
尽管《哈利·波特》系列充满了悲惨的死亡,但没有一个哈利所爱的人以幽灵的形式回来。虽然电影在系列中似乎出现了一个情节漏洞,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一书解释了这个问题。
在小天狼星·布莱克去世后,哈利渴望再次见到并想与教父交谈。所以,他去找到差点没头的尼克,并问他是否可能与小天狼星的幽灵交谈。他认为小天狼星肯定会成为一个幽灵,因为他不愿离开哈利。然而,尼克说他永远找不到小天狼星的幽灵。
小天狼星并不是一个害怕死亡的人。事实上,他是以他希望的方式离开的——保护自己所爱的人。小天狼星本有许多遗憾,但他在《哈利·波特》的生活中度过了多年,除了在阿兹卡班和格里莫广场执着于这些遗憾,在他生命结束时,他已经不再固守他所面对的损失,并想要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或者离开。最终,这意味着他不会成为幽灵,这不是他所想要的存在。
对于《哈利·波特》中的其他死亡事件也类似。詹姆斯和莉莉·波特虽然很年轻就已经去世,但这是他们有意为之的,目的就是要保护他们的儿子。弗雷德·韦斯莱参加霍格沃茨之战时知道他可能会死,但他相信他们为之战斗的东西。莱姆斯·卢平和尼法朵拉·唐克斯死于为儿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他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些人都不会选择成为一个幽灵的不幸命运,这就是一个关于某些命运远比死亡更糟糕的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