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7 06:42
开说 - 企业数字化部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黄冈市东坡小学 叶凡

英语早读课上,后排学生A将课本竖成屏障,指尖反复划过单词“ostrich”却发不出声音。这一幕,是无数英语学困生的缩影——他们并非不想学,而是在“听不懂、记不住、不敢说”的循环中,用沉默隔绝课堂。如何打破这层隔绝,让学困生从“怕英语”到“敢开口”,再到“爱英语”,是每一位英语教师践行教育公平的必答题。

分层目标:把“遥不可及”变成“触手可及”

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提供“跳一跳能摸到”的任务。我将英语学习拆解为“字母—单词—句子—对话”四阶梯,为学困生制定“微目标”:每天会背4个单词、默写4个字母,完成即“达标”。这个目标给了学困生“能做到”的底气。学生A第一次完成任务时,反复确认“老师,这样真的可以吗?”得到肯定后,她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光。这种“微小目标的达成感”,如种子在他们心中种下“我能行”的信心,让他们逐渐放下恐惧,主动迈出学习第一步。

同伴互助:让“微光”照亮“微光”。组建“星星小分队”,将4名40分以下的同学组织为一个小分队,每天第一节课下课找我完成“4+4”“微目标”,学困生同伴因相似困境,更易传递温暖。

情感赋能:用“看见”化解“恐惧”。学困生需要的不是“加油”口号,而是“努力被看见”的接纳。转化中坚持“三个不”:不批评错误、不比较差距、不忽视进步。学生A背不出“fish”急哭时,我未指责,而是在她学会后全班表扬;学生B用奥特曼图案记单词,我没制止,反而将“单词画”贴在“星光墙”上,夸“这是最有创意的方法!”这些回应渐渐化解恐惧,学生A在语文作文中写道:“以前怕老师嫌弃我,现在知道就算错了,老师也不会说我。”当学生感受到“有人等、有人看见”,才会放下负担,主动走进课堂。

反思与启示:长效化转化需“耐心”与“坚持”

学困生转化非一蹴而就,需长期陪伴,具体实践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避免“标签化”,用“动态眼光”看待学生。学生A从19分到60分、学生B从“上课睡觉”到“主动记单词”的变化证明:没有永远的学困生,只有暂时“没找到方法”的学生。教师需放下标签,珍视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单词多读一个字母”。

构建“长效化”机制,让转化持续发生。“四个单词”仅是起点,学生适应后需逐步提升目标:从4个单词到6个单词,从默写字母到默写单词,从同伴互助到课堂互动。同时建立家校协同,及时与家长沟通进步。唯有课堂、同伴、家庭形成合力,转化才能从“课堂改变”变为“长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唤醒心灵。”教育者不必做照亮一切的太阳,只需做执着的“递灯人”——用分层目标作阶梯,让学困生走得踏实;用同伴善意作扶手,让他们不再孤单;用温暖接纳作底气,让他们找回勇气。毕竟,英语课堂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满分学生”,而是培育“热爱语言、敢于表达”的人;教育的意义,不是筛选星辰,而是点亮每一颗曾被遮蔽的星星,让他们在自己的轨道上,绽放独特光芒。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