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妈妈海外游学:班上有70多岁的同学,全英文授课感到吃力,想为环球旅游打好语言关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7 04:10
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 - 运营部

在新西兰的开学第一天,54岁的赵月琴周围多是二十岁出头的同学,来自法国、日本、韩国等地。在另一个半球,57岁的羽佳到欧洲马耳他学英语已有一周多,她不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同公寓还有一位70多岁的波兰老人。

全英文授课让她们感到吃力。第一节课,赵月琴没听懂多少,坐公交车回家还错过了站点,指着家的方向,连说带比划地问路人,“Is it right?”

到了退休的年纪,为什么还选择赴国外学语言?对赵月琴而言,她想弥补年轻时未学好英语的遗憾,“这样我以后就可以走更多的地方。”羽佳也是类似。她两年前退休,有了出国旅行的时间,但英语是零基础。环游世界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心头。因此,她背起行囊,人生中第3次重返校园,专程去学英语。

“我是为着自己的,是时候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赵月琴说。羽佳的女儿告诉九派新闻:“妈妈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不愿停止成长的人。以她的话说,她一直在升级自己。她对自我有一种清晰的认识,总是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不顾世人的眼光。”

羽佳从机场出发。图/受访者提供

【1】赵月琴 54岁 新西兰 游学8个月

54岁这年,我觉得到了人生“刚刚好”的阶段,女儿读研究生,学习生活都很独立,很少有让我操心的地方,甚至比我还要有主见,再加上母亲的身体状态不错,不需要我的照顾,我觉得是时候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之前有朋友问我,如果完全停下工作之后,我准备去做什么?我当时想了想,说第一件事就想把英语学好,这样就可以走更多的地方。

去年年底我就着手这件事,当时没想出国学,我先是在网上报了英语课程。但是学着学着我发现,没有一个语言环境,在工作中又很少用到,很难把英语学好。我想索性换个语言环境好了,而且有机会出来,也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生活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做了决定后,我没有告诉身边任何人,一个人默默地找机构、递交资料、办手续。我觉得我告诉身边人,他们都会反对我,大家会觉得“到了这个年龄了,还这么折腾”“学回来干嘛呢,有什么用?”其实最重要的是,我心里也有这些疑惑,我怕反对的声音多了,可能就打消这个念头,所以我等到办完手续,缴了费用后才陆续告诉身边人。

我先告诉的是女儿,她当时半信半疑,以为我只是说说。我还把这个决定分享给姐妹团,当时我已经订了去新西兰的机票。我说我要告诉你们个消息,当时大家本是拿着筷子的,待我说完,突然一下,大家不约而同地大叫了出来,那个声音好像要穿过餐厅屋顶。她们一边惊讶地说我之前从来没有提及这个事,一边称赞我勇敢,说我做了个超级棒的事情。

有个姐妹告诉我,“我真羡慕你,但我还要努力9年,等到我孩子大学毕业,我可能才有机会去做自己的事情。”她还说,“那个时候,我已经59岁了,如果有可能,我想去巴黎学时尚。”一边说,她和我还一起算起了时间。

其实,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环境,人是不适应的,尤其是在异国。去之前我一直很坚定,但是临行前一天晚上,我基本上没怎么睡着,心里有很多忐忑,没有认识的人,最重要的是语言还不通。

出国前,我的英语水平只是记得一些单词,成不了句子。所以出关时,我特别害怕表达不流利,出岔子,幸好最后连说带比划顺利过关了。

在国外,需要适应的地方有很多。语言班里有二十几名学生,年龄多是二十岁出头,有来自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但只有我来自中国。这里的授课节奏跟国内不一样,我以为会先从单词、语法、课文讲起,但第一节课老师就从句子讲起,学生间的互动很多,参与感很强。

赵月琴的课堂。图/受访者提供

第一天我从早上8点半一直上到了下午1点钟,三节课,每节课间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坦白讲,老师全英文的授课方式我基本一句都听不懂,只能埋头看教材,试图理解老师的内容。在学校,还因为语言不通发生过乌龙,比如课间休息时,因为没听懂老师说的意思,上完厕所回来,找不到班级了,找了一大圈发现换教室了。

出行对我也是一大挑战。我住在寄宿家庭里,一个约20平方米的房间,有一张宽1.5米的床和一个书桌,虽然不抵家里的环境,但挨着桌子的大窗户能直接看见远处的海,也算安慰。

我住的地方距离学校16公里,只能通过公交到达。这边公交的报站方式有两种:要么是英文报站,要么不报站,需要自己按“stop 键”,按了司机才知道要在哪一站停车,如果错过了,司机就不会停,会一直开下去。所以每次坐车我都特别紧张,总怕自己坐过站。

第一天坐公交去学校还挺顺利的,放学回来时就出了状况。我明明盯着手机导航在数站,想着还有三站就到目的地,可当时没人上车,我也忘了按“stop 键”,司机以为没人上下车,就一直往前开。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坐过三站了。

坐过站之后我很紧张,顺着导航往回走的时候,还走错了一个路口。最后找了个路人,但是多的句子不会讲,只能放大地图,指着住家的地址,边比划边不断地问:“Is it right?”

学好英语这个念头,伴随了我的大半生,所以我还是很感谢自己做了这个决定。高考那年,我的英语成绩是很不错的,但都是“哑巴英语”,单词背了不少,却听不懂也不会说,尤其口语能力跟不上,很多工作机会都没法去争取。我大学毕业时,不少外资企业刚刚进入中国,急需要英语好的人才,可因为听说能力不行,这些机会也都错过了。

我报过业余英语班,领过厚厚的教材,但就是学不好。尤其有了家庭和孩子后,这个愿望实现起来也就更难了。所以,到了这个刚刚好的时间,我不想再被遗憾围绕。

现在坐在教室里,面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我偶然会晃神想到当年考大学的自己,那时很拼,很努力,我现在也想这样。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年轻时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总觉得压力很大。现在我的出发点变了,只想让它为我所用。比起20多岁的我,现在有了更好的状态,又带着这么多年的历练,所以再来学习时,我已经不带着功利性的心态了,我是为着自己的,为着那个遗憾很久的愿望。

如果这八个月顺利结束,我还想申请在这边读个专业,我想学营养学,还想考瑜伽教练证,这是我的第一步,我希望是坚实的第一步。

【2】羽佳 57岁 马耳他 游学半年左右(女儿Mona讲述)

我妈妈一直有游学的想法,年轻时就想环游世界。这次去欧洲马耳他的游学,她大约从半年前开始考察,今年年初办签证、做准备。9月中旬的一天,妈妈从北京出发,爸爸去机场送她。经迪拜转机后,她到达马耳他,开始了海外游学之路。

这不是她第一次出国。妈妈前两年退休,时间更自由之后,出国旅行较多。那时候与当地人沟通,凭借的是翻译器或请朋友帮忙。

这次游学,妈妈是专门去学英语的,从零基础开始。目前,她对环境没什么不适应。我不担心她,因为她非常独立,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

最近妈妈跟我说,她的学业比较难,全英文教学对她是很大的挑战,有时候她会产生挫败感。毕竟,前期的语言难关是很难攻克的。但她也觉得,这是人生很好的一种修炼,是升级自己的过程,所以她不惧怕困难,相信总有一天会攻破的。

在机构安排的英语教学班上,妈妈不算年龄最大的,她住的公寓里,还有一位70多岁的波兰人。

妈妈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不愿停止成长的人。以她的话说,她一直在升级自己。年轻的时候她就在学习,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与外部的连接。她对自我有一种清晰的认识,总是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不顾世人的眼光。

这次游学是她第3次重返学校。早些年,妈妈大专毕业后,在报社做了几十年编辑。工作期间,她每到人生困惑的阶段,就会按下暂停键,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寻找内心的答案。

我3岁那年,她去郑州大学读了研究生;我8岁那年,她去白俄罗斯读研一年,学管理专业,并拿到了文凭;今年我33岁,妈妈再次背起行囊,独自前往马耳他游学。

羽佳在马耳他。图/受访者提供

她这次出发,我并不惊讶。她一直是敢闯敢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所以我是很理解和支持她的。

不过,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不在身边的时间确实比较多。我会舍不得,也会难过。上学期间,有时候想到别人都有妈妈在身边,我妈妈却不在,我就躲在书本后面偷偷地哭。

妈妈留学回来后,一直跟我道歉,说“虽然妈妈也要去找自己,但是给你带来了分离焦虑的创伤,真是很抱歉”。她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以及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花很多时间陪我。后来,我们母女都开始做疗愈,在这件事上慢慢和解了。

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平等的,既是母女,也像好朋友、好闺蜜,我们之间没有秘密,无话不谈。她去白俄罗斯留学,跟全家人都说了她的决定,包括8岁的我。

我受妈妈的鼓励很多。她跟我说,“你不用考虑自己学习好不好,不管考多少分,妈妈都爱你。”这些话对我的影响很深,我很小就不怕困难,再大的事发生,我都会很淡定地去解决。

再比如,有些家长会在孩子摔跤时说“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要这么做了”,我妈从来不说这种话。她一直都说,妈妈永远支持你,妈妈永远相信你。

我是长大后才意识到,妈妈对我有多么包容和理解。我现在做疗愈类的课程,跟学员分享这段经历时,会忍不住地哭。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2015年在大理发生的一场意外。当时我大学还没毕业,在大理旅居时意外摔伤了,腰椎粉碎性骨折,必须立刻做手术,但手术费很贵,好几万元。

我很愧疚,因为妈妈提醒过我,不要鲁莽、不要冲动。我怕她埋怨,但没办法,还是给她打了电话,哭着跟她讲,“妈妈,我现在明白你当时说的话了,我摔跤了,摔得很严重。”她二话不说,问我需要多少钱,“你现在赶紧去做手术,我马上飞到大理来找你”。妈妈飞到大理以后,没有一句抱怨和指责,而是安慰我“没事,肯定会好的”。

她敢想敢闯、独立有主见、追求自由,也很包容和慈爱。我觉得她是一个完美妈妈。

我把她退休后再出发的游学经历发到网络上,引起了很多讨论。

做出这种勇敢的决定,关键是有没有勇气踏出这一步,想不想要理想的生活。如果想的话,你随时都可以开始,不要给自己设限,因为人生短短几十年就结束了,不如活得精彩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羽佳、Mona为化名,部分素材取自受访者账号)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李恺

编辑 万璇 任卓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