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早晨,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似乎是完美选择。
但医生却提醒:不建议长期将面条,作为早餐,问题不仅出在面条本身,更与食用场景,和搭配方式,密切相关。
多数人早餐吃面条,追求“快”,往往选择便利店的速食面,或外卖的汤面。
速食面的面饼,多为油炸制成,调料包中钠含量严重超标。一碗面的钠摄入量,可能达到,每日推荐量的80%以上,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肾脏负担。
而外卖汤面,为了追求口感,汤底可能含有,大量油脂和调味料,蔬菜和蛋白质含量,却极低,长期吃,会造成营养失衡,还可能因油脂摄入过多,引发消化不良。
即便选择在家自制面条,也容易陷入“碳水过量”的误区。很多人习惯,煮一大碗面条,搭配少量咸菜或酱油,忽略了蛋白质,和蔬菜的补充。
早晨身体,需要多样营养,启动代谢,单一的碳水化合物,无法满足需求,还可能因饱腹感,持续时间短,导致上午注意力不集中。
除了面条,这4类早餐食物,同样需要警惕,医生建议尽量少吃:
1.甜面包甜点:
奶油面包、丹麦酥、蛋黄酥等甜点,看似方便,实则含有大量黄油、糖和反式脂肪酸。
这类食物热量高、营养密度低,吃后容易血糖飙升。
长期食用,不仅容易发胖,还可能因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影响心血管健康。
2.罐装甜粥:
超市售卖的罐装八宝粥、银耳莲子粥等,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提升口感,添加了大量糖分。
一碗罐装甜粥的糖含量,可能超过10克,早晨摄入过多糖分,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长期下来,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3.腌制小菜:
腐乳、榨菜、酱黄瓜等腌制小菜,是面条的“标配”。
但这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食盐。
长期作为早餐配菜,会导致钠摄入超标,尤其对高血压、肾病患者不利。
此外,腌制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4.冰饮冷饮:
部分人,夏天喜欢早餐喝冰豆浆、冰牛奶或冰咖啡,但早晨肠胃功能,尚未完全苏醒。
冰冷饮品,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液分泌,可能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长期如此,还会降低肠胃消化能力。
健康的早餐,应兼顾“营养”与“温和”,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比如杂粮粥配鸡胸肉和焯水青菜、蒸红薯配豆浆和凉拌木耳。
既能为身体,提供全面营养,又能避免给肠胃,带来额外负担,让一天都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