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西北为什么越来越干旱,且无法逆转?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6 22:43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众所周知,越是内陆,气候越干旱。占据我国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大西北,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可是建国以来,我们一直都很重视环境保护,不间断地植树造林,为什么还会出现越来越干旱,且无法逆转的情况?

大西北不是没有湿润过,降雨也不是没多过,但那是几千上万年前的事了。降雨主要依靠当地水汽蒸发和季风携带来的他处水汽。地处内陆的大西北,由于高原山地对海洋气流的阻挡,所以受季风水汽的影响微乎其微。

有研究显示,数千年前西北河流的径流量是远远大于现在的。现在青海湖的面积比起1万年前,已经萎缩了三分之一左右,深度也下降了100米,这样的减少速度也不知道是快是慢。

很多人说西北干旱的问题,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等手段能慢慢解决,只要坚持不懈。的确,造成西北如今这么干旱,有千年来人为大肆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但西北干旱的气候并不会因为我们减少砍伐活动、采取一些措施而变得湿润。

古时候的西域、关中,都因为气候愈发干旱而没落,西域许多国家突然灭亡,最著名的就是楼兰;关中也变得不再宜居,王朝不再把统治中心放那。

罗布泊,面积最大时为5350平方公里。西汉时期水量“冬夏不增减”,它随着时间推移和塔里木河改道,缩小过、扩大过、又缩小过。到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罗布泊的完全干涸,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巨变,就连著名的防沙卫士胡杨树也出现成片成片死亡的情况。

如今,罗布泊已经跟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因为土质的变化,罗布泊消失了,不可能再出现了。

即便没有人类的干预,深处内陆的西北也是会越来越干旱的,只是我们加快了西北干旱的速度。大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多来自于河流,而河流又多为季节性的内流河(山区降雨或高山融雪产生的河流,不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内陆湖泊或在内陆消失)。

上古时期西北为什么不干旱?那是因为过去包括西北在内的一大片地区,都被冰川覆盖着,随着时间推移气温升高了,冰川大规模融化,这些水没有流入河流或海洋,而是汇聚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地方。这些盆地在数千年、上万年前,都是巨型、现代人难以想象的高原湖泊。

人类在西北的活动,使得当地的植被遭到破坏,植被的破坏使得土地无法涵养水源——也可以说无法留住水。西北深处内陆没有完全封闭,蒸发的水汽一部分会变成降雨留在当地,还有很大一部分会化成云,被大风吹到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水汽却到不了西北。这样只出不进,不越来越干旱才怪。

现如今的植树造林,顶多涵养西北水土,减缓水资源的流失,无法在根本上解决西北愈发干旱的问题。只有其他地方的水汽,像西北地区不断出去的水汽一样,源源不断到西北来,西北的干旱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

还有一个办法,“拉”一条大河到西北。比如接受了印度洋大量水汽的雅鲁藏布江,反正它的水大都在夏季流到印度和孟加拉造成洪灾,而我国西北恰好是夏季最缺水,只是这个工程量有些太大了。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