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孩子厌学?根源在这6件被忽视的小事!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6 18:39
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 - 运营部

李姐愁坏了。儿子小凯初三,成绩从前十掉到中游,最近干脆摊牌:"妈,不想学了,没意思。"李姐眼泪都快下来:"我啥没给他?补课、营养、盯着他写作业,就差替他考试了!"

小凯那句"没意思"像根刺扎在我心里。二十年跟孩子打交道,见过太多小凯这样的孩子。厌学真不是突然"变坏",往往是从父母和老师眼皮底下,那些最该看见却被忽略了的小事开始的。

01 忽视他的"方向盘":孩子不是提线木偶

"赶紧写作业!""必须考上重点!"我们常这样指挥孩子。可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的是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当家长老师事无巨细地安排、催促、甚至包办他的学习任务时,他就成了被动执行的"提线木偶"。那份"我是为自己学"的内在动力,熄火了。压得越紧,他越想夺回方向盘——哪怕用"彻底摆烂"这种极端方式。

孩子需要被信任。一句"今晚学习你打算怎么安排?"比十句"快去学习"管用得多。

02 忽视老师递来的"冷钉子"

"老师批评你,肯定是为你好!"这话熟不熟?有时孩子抱怨老师针对他、讲课听不懂,家长本能站老师。

师生关系如土壤,关系坏了,学习这棵树再好也难生长。 很多厌学苗头,恰恰因为孩子在学校碰了"钉子":老师一句伤自尊的嘲讽,长期被忽视的座位安排,讲课快跟不上却不敢问...

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被听见。别急着纠正或维护老师,先问:"听起来你很难过/生气,能跟妈妈具体说说吗?" 搞清真相再沟通,否则孩子会彻底关上心门。

03 忽视他眼里真正的光

孩子兴奋地展示他剪的视频、画的漫画,你却说:"有这功夫多做两道题不好吗?"当分数成为唯一度量衡,孩子真正的热爱就成了"不务正业"。

学习需要持续的热情,而这些发自内心的兴趣,恰恰是驱动力的重要来源。总被泼冷水,孩子会觉得:"我真正喜欢的东西在你们眼里一文不值,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04 忽视他喊"累"背后的求救

孩子嘟囔:"好累啊,不想动。" 家长脱口而出:"你坐着学习累什么?我们上班才真累!"

身体疲惫尚能恢复,心灵疲惫却如滴水穿石。 孩子说"累",背后可能是被题海淹没的窒息感、害怕达不到期望的焦虑、甚至课堂节奏跟不上产生的无力。简单否定他的感受,等于堵住了情绪宣泄的唯一出口。情绪垃圾堆满了,他只能"死机"给你看——厌学就是最直接的躺平。

05 忽视他朋友圈里的"暴风雪"

"别管那些乱七八糟的,搞好学习就行!"真的行吗?初中高中孩子的世界,社交就是天大的事!被小团体孤立、和好朋友闹掰、懵懂的早恋困扰甚至遭遇校园冷暴力... 这些情感上的"暴风雪",远比一道难题更能摧毁学习状态。

当孩子情绪低沉、成绩莫名下滑,别只盯着课本。问一句:"最近和同学相处还好吗?" 可能就打开了症结的锁。

06 忽视他心底的"为什么学"

"现在辛苦点,以后考上好大学就轻松了!" 这话苍白无力。青春期孩子开始思考存在意义,若学习只剩下模糊的"为将来",动力必然枯竭。

他们需要更具体的价值感。比如当他搞懂一道困扰全班的难题,尝试说:"哇,你钻研透了还帮了同学,这能力太棒了!" 让他体验"我能解决问题"的自信。聊聊不同职业如何改变生活,点燃他心中小火苗——学习不是目的,是通往他想要世界的桥梁。

孩子的心田从不无故荒芜,厌学是生长受阻后沉默的抵抗。 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更强硬地"修剪",而是俯身倾听那些被忽略的细微声响。

有时不是孩子厌学,是我们忘了:成长需要阳光,更需要被真正看见的土壤。你家孩子中了几条?别急着答案,先蹲下来,听听他没说出口的话吧。

校对 庄武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