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多专业联合原创音乐剧《蜉蝣》连演五场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10-06 03:34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原创音乐剧《蜉蝣》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音乐剧专业师生原创打造,以“短命之身,不短志骨”为精神内核,通过“蜉蝣”这一短暂而灿烂的生命意象,描摹青年人对于理想、现实、生死、时间的叩问与回答。


破题青年表达 校园原创不失锋芒

《蜉蝣》从文本、音乐、编舞到舞台视觉,均为原创,是一次“从零开始”的全链条创作尝试。

该剧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音乐剧专业牵头排演,集结多个专业联合创作,主创团队由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共同组成,真正实现从“校内出发”走向“艺术表达”。舞台上,不同年级的音乐剧专业学生协力诠释剧中人物;舞台下,作曲、舞美、灯光、音响、执行等各工种由教学团队与学生协同完成,全面呈现“创演合一、教演融合”的育人模式。

“不是每一个蜉蝣都注定短暂,哪怕只是一瞬,也要耀眼地活。”这句剧中台词,被不少观众视为青春最有力量的注解。

“非常感动,完全超出预期。原以为是学生练习性质的作品,没想到完成度极高,情感直击人心。”观众李女士在演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看到中传的学生能创作出这样有温度、有思考的作品,太惊喜了。”



从课堂走向剧场 一堂有温度的“大课”

《蜉蝣》的诞生是一次集体创作的结晶,更是一场跨越课程与剧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探索。从剧本打磨、音乐创作、编舞设计,到舞台排练与公演实施,剧组历时数月,在师生共创、跨学科融合中推动作品不断生长。

据介绍,《蜉蝣》作为音乐剧专业本科、硕士与博士教学贯通的“项目制教学成果”,不仅是该专业年度代表性剧目,更肩负着深化实践教学、拓展原创能力、培养学生全流程创作力的使命。

“对音乐剧创作来说,学生不只是演员,也是创作者、执行者。我们希望他们站在舞台上演绎别人时,也学会如何书写自己。”该剧导演、音乐剧专业负责人杨扬教授表示。


高完成度引多方关注 演出周将连演五场

《蜉蝣》于9月22日至26日连续演出五场。首演当天,现场聚集了来自高校、文艺团体、行业媒体的多位专家与从业者。随着最后一幕的落下,观众掌声雷动、久久不息,演员谢幕数次仍难平热潮。观众称这是“校园原创音乐剧的新标杆”。《蜉蝣》所展现出的原创潜力与青年力量,令不少观演者感到振奋与期待。

在这个秋天,《蜉蝣》以一只“小小蜉蝣”的姿态登上舞台,但它所激起的生命之问与时代之响,正成为原创音乐剧新生代发声的注脚。

编辑/胡克青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